【鸟粪战争持续了四年,参与国有三个,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是不是像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战争】
“东汉末年,魏蜀吴为了权力和地盘争斗。这后世的外邦因为鸟粪争斗,真是。”李世民摇摇头,有些无语。
但他也不傻,知道利益动人心,有三个国家愿意为了鸟粪打仗,还一打就是四年,只能说明这鸟粪的确极为重要。
而真正的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疯狂心动。
此时的三人都还没有自立为王,曹丕自立魏国时曹操已经病死。
天幕提前的剧透让曹操对上了幕僚们不敢置信的眼神,孙权和周瑜猜测天幕说得“吴”是不是他们东吴,刘备还带着张飞关羽投去来自小可怜的羡慕。
【在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珀还没有发明哈珀法实现人工合成氨气之前,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肥料。鸟粪富含氮和磷,是一种极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天然肥料我们也有,不就是大粪,牲畜粪肥吗,为什么非得是鸟粪?”朱元璋听得格外认真。
他不理解,明明牲畜的粪肥更多,那鸟粪那么一点点,能起什么作用,一亩地需要多少鸟粪才行,远远不够吧。
朱棣也在问:“氮和磷又是什么?还可以人工合成?化学家是什么家?”
化学又是什么?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面听不懂的太多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的信息很重要。
识字的快速自己记录,不识字的着急,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后又怕被小孩弄花,最后索性用木炭在自家房子的土墙壁上画。
画出一只只天幕上那种海鸟的模样,再画出一滴滴往下落的鸟粪,重重地圈起来,表示:很重要!
从这一天起,许多百姓家的墙壁上多出了各种各样的鸟类涂鸦,看起来仿佛是某种神秘的图腾信仰。
而对于古代农民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存之路,能让土地提高产量,那就是信仰。
【秘鲁的鸟粪是因为地处沿海,大量的海鸟抵达,会降落大量鸟粪,可以说秘鲁人是不费吹灰之力,在家里躺着可以等天上掉钱。】
【秘鲁因为鸟粪,不仅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快速地繁荣起来,还对外出口鸟粪到世界各地。因为采集鸟粪的劳动力不足,甚至对外大力雇佣黑奴、华工等作为廉价劳动力,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经济繁荣时期。】
【秘鲁在这40年时间里,单纯是出口鸟粪,就赚取了大约1亿英镑,成为了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当地人把鸟粪叫做“白色的金子”。】
嬴政强行来了几个深呼吸,才按捺下自己加速度的心跳。
大秦此时的农业技术比后面的封建王朝更差,要啥啥没有,如果有鸟粪,对于大秦来说是最快最省事的提升产量方法。
尤其是鸟粪还可以对外贸易挣钱,这不
是金子是什么!
刘彻眼睛都红了:“鸟粪赚1亿!这么值钱!”
他不羡慕对外贸易,他有张骞,未来还会有丝绸之路。
但是丝绸之路的丝绸也需要人力,鸟粪不需要,采集鸟粪的劳动力他不缺,所以他的鸟儿呢,怎样才能把鸟都吸引到大汉来拉屎?
“果然是天上掉钱!”
李世民也羡慕了。
大唐要是靠鸟粪能赚个1亿,繁荣个40年,他还打什么仗,大家都可以集体躺平了!
“地处沿海,海上果然多宝藏!”朱元璋两眼冒光,已经感受到天幕提到各种技术的好处,朱元璋下令起来毫不犹豫:“让沿海的官员注意收集沿海鸟粪,不许随意猎杀鸟类。”
不需要人出饲料去喂养,送上门的肥料,既能肥田还能卖去赚钱,多好的鸟啊,这哪里是什么扁毛畜生,这就是大明的国鸟!
【我国有句古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秘鲁因为天降横财带来巨额财富,但是当它国力不足以保护这份财富时,就如同小儿抱重金过市,紧随财富而来的,就是灾难。】
【没多久,邻国的智利和玻利维亚集体朝秘鲁发动攻击,这一场战争长达四年,几经波折。先是智利和玻利维亚结盟,后来秘鲁和玻利维亚结盟,各种乱斗,不亚于三国之战。】
【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智利获胜,秘鲁和玻利维亚战败,玻利维亚和秘鲁被迫割地,把盛产鸟粪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割让给智利,智利靠这笔财富,使得国家兴旺一时。】
听到因为鸟粪暴富的秘鲁战败,连地都被割让了,赵匡胤有了深深的共情。
他深刻记得天幕说得有关大宋的一切,比如大宋曾经的繁荣富庶,是能比肩大唐盛世的富裕!
还比如大宋的重文抑武,不断地挨打,不断地赔偿,富庶全是给敌人在赚钱。
现在看到秘鲁的富裕同样守不住,连生产鸟粪的地区都被割让了,感慨颇多。
“果然,必须发展武力!不然再怎么富裕全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可能很多人要问,为什么他们非得抢鸟粪,用其他粪肥不行吗?】
【华夏作为一个农耕大国,许多农业种植技术是祖辈相传,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是祖祖辈辈一代代实践之后积累出来的,大家觉得不起眼的常识其实在其他国家可能根本没有】
【比如鸟粪,在其他国家一直是粪肥的重要来源。在远古时期,印第安人也很看重鸟粪,用鸟粪种土豆,还是限量给部落分肥,甚至为此下令禁止猎杀鸟类,如果猎杀鸟类要判处死刑。】
抓鸟吃的小孩手里的烤小鸟“啪嗒”一下子掉下来,哇哇大哭着去找自己父母:“爹!娘!我再也不吃小鸟了,不要杀我!”
他的爹娘心情也很复杂。
乡下的孩子谁没吃过小鸟呢,一年到头吃不到肉,水里的鱼也不好捕捞,能抓到小鸟开开荤打打牙祭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味,没想到原来在别的地方猎杀鸟要判处死刑。
【华夏的粪肥技术很早就有了,可以往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先人已经认识到植物对土地的依赖性,到战国时期,开始有了“土”和“壤”不同的区分。
东汉时期郑玄在注释《周礼》时说,万物自然生长的地方叫“土”,人们进行耕作栽培的地方叫做“壤”。
意思就是,“土”是指自然形成的土地,而“壤”是通过人力加工的。
到汉朝时期,人们对于地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在《史记·乐书》里明确记载:“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
王充在《论衡》里也提到:“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苗田,人知出谷多者地力盛。”
所谓的“地力盛”,就是土壤肥沃的田地。
为了让田地变得肥沃,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各朝各代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甚至奴隶,都很重视对田地施肥和积肥、堆肥。
提到农业,除了常年耕种的农人最懂,在朝堂上,就是治粟内史最懂。
“战国时期,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民间粪肥不够就用杂草沤肥,也比完全不施肥好用。到了我大秦,又开始用厩肥、蚕沙、骨汁、豆萁、河泥等等,尤其是厩肥极为好用。不知道后世是否有更好的肥料。”大秦的治粟内史给嬴政和其他大臣解释。
说完他又有些忧愁,夹杂着期待:“后世经济繁荣,人多而且长寿,定然农业更为发达,就是不知道后世用的肥料我们能不能用。”
嬴政淡淡道:“知道总比不知道好,记下来试试就知道行不行。”
现如今他的咸阳人才众多,拥有百家之才,其中就有擅长种地的农家,再复杂也不带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问大司农:“现在百姓使用什么肥料为主?”
大司农恭敬回答道:“牲畜和人的粪肥、草木灰、河泥、厩肥等等前朝传下来的法子都有用,现在还有了新的法子,用旧墙土河栽培绿肥作为肥料,效力极佳。”
——北魏时期的栽培绿肥,是华夏肥料发展史上重要的创举,从采用废料利用变成主动去栽培绿肥,可以不再依赖于能得到多少废料,通过种植得到了一种取之不尽、源源不绝的再生肥料。
“大明有最好的粪肥,什么都不缺。”明朝时期的朱棣听到天幕说起粪肥十分自信,“不过有鸟粪也不错,多多益善,还可以卖钱。”
清朝的弘历更为自信:“大清有前朝农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沈氏农书》,还有本朝的《知本提纲》,制肥之法丰富,根本不缺粪肥。”
乾隆十二年,杨屾著农书《知本提纲》。
农学家杨屾在陕西设馆教学,他不仅向学子讲述儒家文化,宣扬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业”,同时很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夫欲修四业之全,宜先知农务之要”。
杨屾的弟子郑世铎在其指导下,结合杨
屾上课的提纲(),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里面记录了耕作栽培、农桑树畜等各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之作。
《知本提纲》吸取前人经验,结合当朝的流行粪肥法,将所有肥料积制方法总结成“酿造十法”。
同样是乾隆年间,人口突飞猛进,突破人口三亿大关。
人口暴增需要食物,这本书得到了清朝官府的重视,到光绪年间还在重新刊印,农人对于制肥的方法也比前朝多了许多选择,达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
明清的帝王们正对比前朝,颇为自得时,天幕恰好提到了他们。
【我国古代,肥料最为鼎盛的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多熟种植飞速发展,田间套种、复种空前提高,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后,百姓千方百计做肥料,开发出粪肥、饼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绿肥、无机肥料、稿秸肥、杂肥等共计11大类,总共130余种。】
【同时明清时期不仅肥料来源更广阔,还注重肥料的积制加工,能最大效果的提高肥料对田地的作用。比如配制肥料成分,有了混合的杂肥、厩肥、饼肥、火粪,而且还配制有粪丹。】
“大宋就有饼肥!是我大宋开始有的!”宋朝的陈敷正在写农书,听到天幕讲起自己擅长的,十分激动。
后世也很重视农业,果然他的选择没错!
想到这里,他抬笔一边记录天幕所说的知识,一边补充:“牲畜粪肥不够也不要紧,用谷壳、腐败的树叶,积在水池中,再收聚洗碗水喝淘米水泔水进行沤制,时间久了腐烂了也可以当肥料。”
“用紫云英或者蚕豆姆,再加上河泥搅拌均匀,堆积沤制后,可以得到‘窨花草’和‘窨蚕豆姆’,同样好用。”明朝,一位姓沈的文人继续补充。
这些由民间百姓发现的农业生产知识,由有心的文人士大夫记录写成书后,代代相传,哪怕经历了战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人口更迭,依然把华夏几千年的农耕智慧传承了下去,许多方法一直持续到现代还在使用。
比如一直到现代,有些农家还有用泔水沤肥的方法,“窨花草”和“窨蚕豆姆”同样在继续使用,在南方被统称为“窨草塘泥”。
【大家可以看到,许多沤肥法现代的农户依然有在使用。都说华夏种花家哪怕是到了国外、到了南极、到了外太空,也不忘种地】
荆咕一边说,一边配图,这一次都是文字讲解,特意把华夏古代那些跨时代性的厉害粪肥法记录下来。
看到历史上发明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沤肥法,再联想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看到老一辈的人沤肥的方法,荆咕深刻有一种华夏传承千年的骄傲。
【华夏千年的历史不仅仅刻在文物上,写在汉字里,也刻入了祖祖辈辈相传的农耕文明里】
【我们现在很多老一辈仿佛无师自通的沤肥法,都来自老祖宗的馈赠】
天幕下,看到荆咕放大字体的沤肥法讲解,众人齐齐激动了。
() “快(),
”
“⑨()_[()]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绿肥可以自己种不错,杂肥咱也可以使。”
“还是这绿肥好,可以自己种。”
“火粪?原来肥料也可以烧出来,这个也简单。”
“天幕真是急人所急,正适合大秦!”
大秦,嬴政看着笔吏已经熟练有加的迅笔如飞,还有时间跟治栗内史交谈:“农家定然已经去尝试了,你们也不能落后。”
治栗内史浑身颤抖,那是一想到大秦即将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时激动的。
“诺!臣定不负所托!”
刘彻激动地拍大腿:“好后辈哈哈,把这些制作法好好抄下来,让治栗内史挨个尝试!”
只要大汉能提高产量,同样的田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他就能拥有更多更强壮的士兵。
等到大汉兵强马壮,良将长成,何愁匈奴不灭!
“难怪明清让女人缠足,这么多花样,是不需要女人去耕地。”李世民似乎明白了后面的明清为什么那么肆无忌惮约束女子。
就像天幕说汉朝,汉初缺人口时,宫中还有女官女骑兵,民间也有很多女商贩。
但是当汉朝中后期,没有战争威胁,农业经济也稳定下来,就开始把女人赶回家中,开始提出男尊女卑、女人要守节不许改嫁。因为改嫁会把前夫家的财产带走。打着大义的名头,守护大家族的财产,这个财产也包括女人本身。
长孙皇后在天幕出现后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听到这里忍不住摇头:“男耕女织本是内外协调,但是通过缠足把女人困在家里织布,这可真是。”
华夏农人交税一向都是粮食税和布币税并重,“男耕”是种地交粮食税,“女织”是织布交布币税。
农家的女人没有财产但是也离不开女人,没有女人,谁去织布交布币税?
长孙皇后不相信明清女人不需要织布,但是想想因为被缠足了哪里都不能去,更不可能像大唐女子一样骑马、打马球,只能坐在家中织布,就觉得一阵的可悲。
明明盛世也有女子的一份功劳,那份精彩的风景她们却完全没机会看到。
【华夏作为农业大国,农耕技术妥妥的站在时代的前列,单单一个造肥技术,可以吊打同时代所有国家!】
不跟后世对比,因为生产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还会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
【请大家看看同时期的欧洲。】
灰暗的街头,男女衣着脏兮兮的行走着,街头的地砖糊着黑乎乎的不明物体,不敢细究到底是什么东西。
天幕下的男人刚发现那些男人穿着的鞋子有些不同:“咦,怎么男女都穿着高齿木屐?这鞋子跟木屐又有些不一样?”
还有人发现没有下雨妇人也举着精致的刺绣小伞,甚至有男人手里也提着伞:“外邦人这么喜欢伞吗?不下雨也打伞?”
这时一位男子匆匆忙忙穿过一条小巷,在
() 他头顶,二楼有一扇窗户打开。()
“——”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古人们正在看热闹找不同时,突然看到窗边一位妇人探头,还没来得及批评妇人衣着大胆坦胸露胸时,只见妇人端来一盆不知道什么东西,“哗啦啦——”直接往下浇下去!
她根本不看楼下有没有路人经过,也不看自己手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熟门熟路倒完,立刻关窗,顺便把楼下的怒骂也关在窗外。
“@¥#%¥%!”
那可怜的路人被粘稠的不明物体泼了满身,站在原地仰头指着楼上一阵怒骂,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馈。
路过的行人见到他满身脏污,习以为常耸耸肩:“自己不打伞怪谁。”
路人熟练地举起伞穿过小巷,头上窗户声打开的声音不断,哗啦啦不明物体浇下来,但都被挡在了伞外。
脏污积累到了路面,也不要紧,高跟鞋可以从容地从中踏过。
嬴政:“……………………”
他默默举起袖子,掩住了口鼻。
哪怕明知是天幕上的图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他仍然感觉仿佛自己也被熏到、被黏到了,浑身难受。
其他人不比他好到哪里去。
矜持点的大臣捂眼睛的、捏鼻子的、捏眉心闭眼睛的,不矜持的公子控制不住的干呕:“yue——”
刘彻原本嬉皮笑脸,看得正高兴,还有心思评论天幕上西方女人好不好看。
直到看到开窗时还在思考要不要给自己后妃也弄一两件那种大胆的衣服,怪诱惑的。
然后……
刘彻再也不想了。
现在一想到那大胆的衣服,就会想到那妇人“大胆”的行为,然后就会想到那种味道和画面……
刘彻狠狠闭上眼睛,试图把刚刚看到的那一幕彻底忘记。
但是越想忘记,越是无法忘记。
刘彻狠狠骂人:“连蛮夷都不如!”
匈奴算蛮夷,他也没听说匈奴会把粪便往人身上浇的!
朱元璋连乞丐都当过,本以为没有什么脏污接受不了,看到这一幕终究是觉得自己还是弱了点。
“欧美?这就是后来打败清朝的欧洲?就这脏污玩意?”
他无法想象,这脏污玩意是怎么飞速发展,很快就超过几千年历史的华夏,并且飞速往前,站在了华夏的头顶各种打压。
就像现代人也无法想象,华夏明明曾经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怎么突然就那么落后,落后到被群殴到给那么多国家割地赔款的地步。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欧洲的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被称作中世纪,又叫做“黑暗时代”,许多资料断代,农业回归到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技术缓慢。这一段时期,是华夏的南北朝到明朝中叶,正是农学家辈出、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的时代。】
【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 ,
宋朝陈敷的《陈敷农书》,
明朝不知名作者写的《沈氏农书》,明末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朝时期已经发达到封建王朝极致的农业离不开前朝农学家的知识传承。】
“都是后面的朝代。”嬴政好遗憾,自己看不到那些农书。
大秦刚刚经历了战争,正需要啊!
这一刻,秦汉唐的三位千古一帝齐齐暗恨。
天幕没放出这些后世书籍的内容,明明知道有这些农书却看不到,太可恨了!
被点名的贾思勰、陈敷、徐光启等人齐齐一愣:他们竟然因为农书青史留名了?
还被称为“农学家”?
要知道“家”可是意味着一门一派领头人物,后世给他们冠名为“农学家”,就是对他们在农学上的成就极为认可!想不到,现世不被理解,竟然在后世被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