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一听也觉得有些为难,他知道徐光启身份敏感,在朝中树敌众多,以前有东林与皇帝的支持得以相安无事。
要是在皇城行大炮试射一事,被东林知道了,怕也很难为他说情了,这样他的老师必成为众矢之的。
但皇帝这么说了,也不能不做,只能宽慰道:
“老师也不必担忧,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次虽会被朝官有所非议。
但我们新铸的大炮品质精良,试射绝对没有问题,到时候皇上再一高兴,必定会有所赏赐,让我们继续研发,这也是好的。”
徐光启自然明白这一道理,他们两个这段时间制作大炮,对其质量那是心里有底的。
但皇帝还要看看其他火器,火铳、佛郎机炮等火器的质量他却不敢保证。
事到如今,也只能对这些火器精挑细选,期望不要出事了。
这时军器局主事宗承旨收到徐光启回来的消息也匆忙赶来,得知这个消息也只能与他们二人一起再次检查火炮,小心挑选其他火器了。
皇帝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今晚不只是徐光启等人夜不能寐。
皇帝要求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上书讨论如何开支节流,并且在四日后召集六部以及阁臣商讨。此事一经传出,就引起轩然大波。在京的大小官员也三两聚在一起讨论此事。
收支之事一直是欲有作为的官员一直关心的,特别是自萨尔浒之战后,朝廷为了应对辽东战事,万历四十六年到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的辽饷。就许多朝官们极其诟病。
历来加征税赋的都会被认为压榨民力,许多官员自誉为“为天下计”,自然对此十分不耻。因此许多言官对当时的首辅方从哲多有怨恨,认为他是奸臣。
现在才征收三年没到,朝廷的财政又很快捉襟见肘了。
九边饷银年年都有拖欠,辽饷越来越不够了,估计这样下去,京城百官的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他们自然甚是担心。
那怎么解决,如何开源节流,既然皇上都问了,他们也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于是从下午开始,从六部堂官、言官御史、各司衙门的官吏甚至勋贵们都在讨论。各种势力也开始鼓动官员上书,深怕自己挨一刀。
有人建议继续加征辽饷从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此言一出马上就有人反对,说不能再征收了,应该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这样会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