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579章

8个月前 作者: 富春山居

按照吴川的设想,恒宝昆前来山东的第一要务是在青岛站住脚,然后控制住胶州湾区域,为青岛的工业化建设保驾护航。因为在吴川没有拿下南满之前,德国人并不愿意把工业设备运去俄国人控制的北满地区,唯恐增强了俄国人在远东的力量。

于是吴川从德国第一次购买的工业设备大多都放在了青岛办厂,虽然这些工业建设因此没有被战争所干扰,反而因为战争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这里距离关外毕竟还隔着一整个渤海,在没有一只可靠的海上力量之前,青岛的安危只能指望德国人,这恰恰正是吴川所担忧的。

于是,即便是在关外也缺乏干部的时候,吴川还是抽调了恒宝昆一群人来到了青岛,成立了山东革命委员会。不过山东革命委员会最大的目标还是替革命委员会看住青岛的工业建设,而不是发动山东革命,因此恒宝昆抵达山东之后一直都很低调。

然而不管恒宝昆怎么低调,随着革命委员会在关外的发展,山东革命委员会的力量也在急速的增长的。特别是在吴川和德国总参谋部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之后,德国驻青岛总督海军上校阿尔弗莱德·麦尔·瓦德克进一步放开了对于革命委员会在青岛的限制。

于是到了1913年9月时,革命委员会已经在青岛、胶州等地建起了一只警备旅和从关外调来了第六野战师,形成了一师一旅约2万战斗部队的规模。从武力上来说,革命委员会在山东已经压倒了北洋军和四分五裂的山东革命军。

问题在于,瓦德克上校允许革命委员会在青岛如此扩张武力,也是意识到一旦同协约国爆发战争,青岛就将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有依靠革命委员会这个远东盟友的帮助,才能防止日英同盟以武力进攻青岛。瓦德克上校并不希望这只武力被用于中国的内战,那将会令德国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也会给英国人攻击德国的机会。

只是随着山东各地的国民党人聚集到青岛之后,要求革命委员会出兵的声音就陡然大了起来。这些国民党人和不少山东革命委员会的成员相熟,来到了青岛之后自然不会放过这最后翻身的机会,他们分头劝说山东革命委员会的相熟人员,又在报刊上不断刊登出北洋军在各地的暴行,大造舆论以博取革命军将士的同情。

恒宝昆也渐渐倾向于出兵反抗北京,不过他还是守住了最后一丝冲动,先向哈尔滨发出了一封长电报,向吴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9月10日,就在恒宝昆和丁惟汾、邱丕振、刘溥霖等人坐在青岛山东革命委员会驻地内交谈时,恒宝昆接到了吴川的回电。

恒宝昆只是扫视了电报的内容几眼,就起身向丁惟汾等人说道:“丁兄、邱兄、刘兄,你们的意思我已经了解了。今日你们先回去吧,关于如何对付北洋派的倒行逆施,吴主席已经有了决定,我需要和其他同志好好商量一下,再给你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邱丕振有些急不可耐的向恒宝昆问道:“吴主席究竟是什么意思,宝昆兄就不能先告诉我们吗?”

恒宝昆摇了摇头说道:“还请刘兄见谅,我们内部是有纪律的,你们先回去等候消息,只要我们讨论出一个结论,就会正式对外公布,在这之前还是莫要传小道消息为好。”

丁惟汾拦住了较为冲动的邱丕振,对着恒宝昆拱手告辞道:“那么我们就等着宝昆兄的好消息,不过我希望宝昆兄知道,我们这些人是等得住,可那些被北洋军抓住的革命同志可等不住,北洋军的大刀就更等不住了。宝昆兄若是能够早一刻公布好消息,就能为我山东革命同志多留一分元气。”

恒宝昆也是神情肃穆的向丁惟汾拱手回礼道:“必不敢辜负丁兄的嘱托,那么我就先告退了。”

看着恒宝昆转身离开客厅的背影,刘溥霖忍不住就说道:“电文里应该会是好消息吧?”

丁惟汾虽然也还是忧心忡忡,但却对着身边的同志宽慰道:“吴畏之单骑入东北能够搞出现在这么大的场面,就不会是一个目光短浅之辈。他反对孙先生发起二次革命,是认为当下的时机并不成熟,并不是因为黎元洪一样背叛了革命。如今孙、黄两位先生都不知去向,国内人心惶惶之际,吴畏之不能不站出来收拾局面,否则让袁氏轻易拔除了各地的革命力量,东三省恐怕也有独立难支的困境…”

另一边,恒宝昆召集了山东革命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向众人宣读了吴川发来的电报,“吴主席已经回电,他支持我们给反动军阀靳云鹏一个教训,以警告北洋派不要肆意迫害革命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