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荒木对着部下解释的时候,叶声此时也正站在俄军防线约5公里外的一座小山上观察着,向着俄军方向的山坡上都是茂密的树林,而背面的山坡上则被开出了数条上山的通道,在背面山坡后方的平地上则是一处革命军的火炮阵地,而小山的山顶则建起了数个观察哨。
叶声正带着一群参谋们站在其中一个观察哨位上观看着俄军的防线,山上茂密的树林隐藏掉了叶声等人的身影,同样在俄军那一方的山林也掩盖掉了许多俄军防御阵地的痕迹。
如果说这场欧洲战争教会了俄国人什么的话,大约就是对于空中侦察和攻击的防备了。赤塔周边的地形对于飞机的进攻非常不利,就连用飞机侦察也很难在这样成片的山林中找到俄军隐藏起来的火炮或机枪阵地。
叶声让自己这方的炮兵阵地做过试验,只需要搭建起一个用渔网和树枝做成的棚子,就能让飞行员很难分辨出地面上有什么异常。当然这也同周边的山头太多,飞机无法飞的太低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在这样的地形中,飞机几乎失去了大部分对地面阵地攻击的作用,除非是去袭击较为明显的城镇。不过革命军并无意用平民的死亡来炫耀自己的武力,因此对于赤塔的轰炸计划直接就被军事委员会给否决了。
不过叶声觉得,哪怕不用飞机助阵,凭借着第三野战师改编的10OTg2NTc=3师也足以击溃对面的防线了,更何况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102师保护着后路和侧翼呢。而且为了一次性打垮对面的俄军,他在此地集结了158门火炮,其中包括了26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以3.5公里的阵线宽度计算,差不多每公里分配到了45门火炮。
虽然这一数量还没能达到欧洲西线动辄50-100门火炮每公里的火炮密度,不过叶声可以肯定对面的俄军绝不可能在火炮数量上和自己抗衡。而这些天往前线运输的军需中,炮弹的数量在他的要求下被极大的加强了,于是接下来的交战他倒是可以好好的运用一下自己从欧洲西线学到的东西了。
望着对面俄军在阵地上忙碌着,103师的师长王孝缜不免有些犹豫的向叶声问道:“明天真的要从俄军的左中翼发起进攻吗?我看俄军在这一处的防御阵地修建的最为完善,两道铁丝网和两道壕沟,现在都已经开始修建第三道壕沟了。”
叶声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说道:“俄军防线的左中到右中正好是因戈达河和山丘之间的河谷平原地带,这里地形平坦,环境一目了然,所以俄军无法隐蔽什么,只能加强阵地的纵深。
因戈达河把俄军左翼阵地分为了两半,虽然因戈达河以南的俄军阵地较为破碎,看起来容易突破,但是前面有山丘阻碍,右边有河流隔断,我们就是突破了因戈达河以南的阵地,也无法打通前往赤塔的通道。
因此我们想要突破俄军的防御进入赤塔,只能选择在因戈达河以北地区,夺取了通往赤塔的铁路通道,才能让我们大部人马向赤塔进军。
因戈达河虽然是俄军左翼的天然屏障,但是因为这条河的关系,靠近河流的两侧壕沟都不能深挖,显然俄军是受到了地下水位的困扰。
过了铁路向北,地势渐高,因此俄军右翼的壕沟都挖的较深,就算我们站在这里都能观察到,俄军在左中翼的壕沟中行动要露出大半个身体,但是在右翼的壕沟中则几乎看不到俄军的身影。
而且俄军右翼不仅壕沟较深,还有着山丘密林作为侧翼的掩护,我们要从俄军右翼进攻,就必须先拿下右侧那几座山头。那几座山头的斜坡至少也有45度的样子,4、500米的高差,足以让俄军占尽地利了。
更何况,我们既然已经配备了坦克和装甲车,为什么还要让战士们去爬山呢?就从俄军防御最严密的地方突破,然后绕到敌军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这场战争不就结束了吗?”
王孝缜有些半信半疑的问道:“这些坦克江浙湖汉北刚刚配备给部队,还没有经历过一场实战,它们真的能够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不会在中途抛锚吗?”
说到坦克的可靠性,叶声也只能沉默了好一会,虽然17式坦克正式定型生产,已经比原型机减少了许多毛病,但是谈到可靠性这依然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过就连英国人的坦克在战场上时坏时修,他还能对军工部门有什么不满呢?有的用总比没的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