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五百五十四)斯大林的东方计划

2023-09-22 作者: 银刀驸马

要实现高速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小生产者的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们跳个舞,俺们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铁腕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了巨大而残酷的人道代价后,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斧手中,并以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到1936年,为了得到伦勃朗、鲁宾斯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包括著名美国百万富翁古尔本、凯恩和美国前财政部长梅农在内的阔佬们付给了布尔什维克1亿多美元。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同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曰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我们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但我们有米高扬”的笑话到处流传(在俄语中,上述各词均以m开头,米高扬当时负责国内供应)。在合住的房子里,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和中国。在亿万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实现。但这种在“高速”中建立起来的工业虽然总量庞大,却是极不完善的。

和中国相比,苏军中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士却极为缺乏。即使在只有10万陆军的时代,中国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质军官、士官队伍的军队。在1929年,每1000名中[***]人中就有100名军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军队编制之外,还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在拿着高额退休金,各种民间军事组织在1935年以前就储备了700万后备人员,为建立庞大而精良的军队提供了保证。

而在苏联,革命风暴早已消灭了俄国旧有的军官团,少量留存下来的军官也不受新政权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红色指挥员还缺乏素养和经验。财政上的限制以及劳动力的短缺使红军的地方部队有90%的人员不能脱离生产,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训,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苏联军队的扩充也受到了战前外交政策的影响。在遭到整个西方仇视的苏联,为了防止“十字军东征”和彻底被孤立,任何军事措施都来得格外小心翼翼并严加保密。作为这种韬光养晦的代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苏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了200万人,却也仅相当于他们的德国盟友人数的一半,而战斗力低下的地方师才刚刚废除。

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影响大大超出上述因素。4万多名作为军队骨干和精华的红军军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许认为通过肃反可以巩固他的政权和军队,使之更加坚强和稳固,但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超出了他的估计。

对于斯大林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全都是敌人,只是威胁程度不同而已。德国征服欧洲的战斗顺利得让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德国的胜利刺激了苏联的野心,在中国和曰本全面开战后,斯大林赶到机会来了,于是开始打算实施自己的雪耻计划。他的计划不仅仅是要收复当年被中国占领的东方领土,而是消灭中国,建立一个“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斯大林如此急于消灭中国,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本人对此做出过解释:“今天我们武装的比任何时候都强大,但这种军备水平我们保持不了多久……总有一天中国人会闯进来,也许是八九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时间对敌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对比只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没有睡大觉”。显然,斯大林意识到苏联潜在力量上的劣势和本质的缺陷,以及中国蕴藏的巨大潜力。如果等到克服了这些缺陷以后再进攻中国,苏联将丧失暂时的优势、失去统治世界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判断,斯大林认为他不能等待。;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不能等到德国消灭英国以后再进攻中国。毕竟在1941年,不列颠岛国的力量不足以威胁德国在欧洲的统治,苏联没有必要为她而丢掉消灭中国的难得机会。而且斯大林相信,“如果(对华作战)胜利,可能造成迫使英国媾和的形势”,同时“消灭中国之后就会大大增加曰本在远东的力量”;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中国的崩溃而“屏住呼吸”,这将为苏联夺取世界霸权铺平道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