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想到的,这样就好,李世民释然,不动声色问道:“承乾,你觉得如何?”
“父皇,儿臣觉得,可以为之。”李承乾说道。
就当李承乾,准备描述美好的前景之时,旁边的李泰突然说道:“父皇,这些事情怕是有些不妥。”
“青雀,有何不妥?”李世民微笑问道,见此情况,李承乾目光微动,随之沉默下来。
“韩中校建议办个女医官书院,听起来,的确很有道理,但是却有些考虑不周。”李泰笑道:“却不知学生从何而来,只听说过,良家女子读书、刺绣待嫁的,让她们学医,只怕她们家人心有疑虑,不肯答应。”
宋朝之前,医生的地位不高,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语,还没有出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是社会的风气,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很难改变。
学成医术之后,可为内宫嫔妃、贵夫人冶病,肯定有人愿意的,但是就怕被归列于贱役之流,坏了清白名声,得不偿失,的确令良家女子望而却步。
“越王殿下言之有理,不过这也好解决,只要陛下降旨,在太医院下,设个女医令署,待她们学成之后,择优录用,有着朝廷的名义,谁会轻视她们。”韩瑞说道,不过,却明白知易行难。
“这样岂不是成了女子为官,更加不行了。”李泰摇头说道:“朝廷百官必然争相反对。”
李泰不是强词夺理,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过是说了实话而已,古代设有女官,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过,这些女官,多是内宫编制,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女人,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就包括了她们。
现在,要在朝廷的机构之下,设立以女子为主的部门,简直就是牡鸡司晨,且不说文武官员,就是天下百姓,也必然哗然不已,甚至于群起而攻之。
“下官糊涂。”韩瑞说道,心中叹气,唐代时期,女子的地位,虽然也不低,没有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说法,平时出行游宴,非常自由,但是担任官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当初,春秋战国之时,后宫干政本是平常之事,史记上,不知道录有多少厉害的太后、王后的名字,执掌国政,翻云覆雨,可是自从出了个吕雉,弄得人心惶惶,引以为戒,更加不用说直接让女子担任朝廷命官了。
就是李希音,替长孙皇后治病,李世民龙颜大悦,特召为太医署供事,所谓的供事,就是供奉,只是名义而已,根本不算官职。
李世民虽说也是开明君主,但是限于时代的局限姓,自然不可能同意韩瑞的提议,不过也没有生气,只是以为韩瑞一时心急口快,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自然不以为意,其他人也是相同的想法,最多是在心里暗笑韩瑞,立功心切,口不择言罢了。
不忍韩瑞难堪,李承乾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法利大于弊,理应予以实行,至于书院的学生,却是可以……”
说到这里,李承乾心里也在踌躇,良家女子不愿意,总不能强迫她们吧,至于贵族女子,更加不用考虑,衣食不愁,何必来受累。
“可以在教坊司挑选。”投桃报李,韩瑞也为李承乾解围,一边思索,一边慢慢说道:“待她们艺成之后,治病救人,录其功绩,消其贱籍,想必自愿学医之人不会少。”
李承乾惊喜,赞同说道:“一举两得,甚妙。”
不是说巫医君子不齿吗,那么干脆就从教坊司里挑选,毕竟在权贵眼中,巫医、匠工、乐记,地位相等,伎人改行学医,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而且,教坊司的黑暗,韩瑞略有耳闻,某些女子的处境,可谓是水深火热,救人于苦海,也算是难得的功德。
这番话,本是韩瑞对李世民说的,李承乾开口赞同,却显得有些喧宾夺主,反应过来,李承乾连忙恭敬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此法可行。”
不过,最终决定权,在李世民的手中,笑了笑,李世民问道:“青雀,你是什么意见?”
“韩中校的提议,切实可行,儿臣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李泰笑道。
这是李泰最聪明的地方,在他看来,天下最英明的莫过于父皇,自己不要隐藏什么心机,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不要把错的,坚持认为是对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李世民不置可否,抱起李治,慈爱笑道:“雉奴,陪父皇去看母后好不好。”
“好呀,雉奴要告诉母后,刚才骑马了。”李治甜笑道,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三分像李世民,七分像长孙皇后,难怪那么得宠。
“不能说,不然你母后又要埋怨父皇了。”
“为什么,母后说,不能撒谎……”
“……这样,你母后不问,雉奴就不主动提,不算是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