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造假最可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坚定,毕竟书画仿制到这个地步,说实话,一般人也是认不出来,但是,对于真正的专家和行家来说,却是很难瞒得过去,毕竟能做出精仿画,以至于原作者都看不出来的地步太难太难。
大部分的高仿还是有一批火眼金睛的高手能够克它的,毕竟,仿品,在高手面前,始终就是仿品。
所以说,为了进一步达到真实性,要给这种高仿品,做个貌似权威的鉴定。
鉴定的方法就五花八门了,最简单的就是找一些国内一线鉴定专家开证书,当然,这是比较初级的做法,可以骗骗新手,老手不认这个东西。
所以就只能从其他方向入手了,比如仿作画家的家人、徒弟、同门之类的鉴定题字,当做一种证明,这种做法就比较容易让收藏家上钩了。
打个比方,某知名艺术大家,过世后,其家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就成了香馍馍。
会有无数的该类经纪人找上门,拿一些高仿的作品,让家人帮忙辨认,之后一起照个相,写一句“该字迹乃家父真迹无疑”之类的屁话,签个名就算大功告成,家人们收了红包,考虑到画的价值,基本上这些红包单个都是过万的市场价,可以说是双赢的买卖,傻子才不干呢。
或者找一些过世大家的弟子,套路一样,也就合个影,写一句“该作品乃家师真迹”之类的,反正没什么是一个红包搞不定的。
还有一类欺骗性更高的做法,就是直接手里拿着艺术家创作某一幅作品的视频,这就让很多不太懂行的收藏家非常容易入局了。
当然,这个方法成本比较高,而且局限性比较大,想要达成需要一些运气。
鉴定完成了之后,自然就是开始做大肆宣传了。
宣传的最好渠道,除了展览还是展览,当然包含线上线下这两块。
到处展览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拿个纪录,比如租一个名头比较大的地方,某某艺术馆、某某博物馆等等,或者上一些比较权威的艺术品网站;二来增加曝光率,可以瞄准相对较为精准的买家群体。
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消耗可是非常不小,消耗了这么大,当然就是要有大回报的,不然谁做这种事情?
而想要高价值变现,拍卖无疑就是最好的渠道。
众所周知,拍卖行是不需要承担标的物瑕疵责任的,也就是说,完全看拍卖行的自律与自身品牌珍惜程度,真遇上那些个不要脸的,以次充好也是常有的事儿,不用意外,这年头臭不要脸的无赖数不胜数,反正肯定比熊猫的数量多,要么人家是国宝呢。
在这样的前提下,且不说拍品的真伪拍卖行能否直观地做出鉴定,毕竟拍卖行的专业并不是鉴定而是市场运营,就算是感觉藏品有一定的小疑问,但是由于传承有序且又有相关的鉴定,很可能是能够高价成交,那么,拍卖行正常来说,也不会拒绝这样子的拍品上拍,毕竟,这也是有大利润的嘛。
像刘玉婷供职的那家德利拍卖,从这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是业界良心了,居然因为鉴定出瓷器有问题而选择放弃,看来这家拍卖行背后的老板,也是有着做大做强野心的。
否则根本没必要这么折腾,能让拍卖行鉴定师打眼的东西,糊弄一大票有钱没见识的土豪,根本不是问题。
再说回仿画的问题,之所以市场规模如此之庞大,与需求量是成正比的,只有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才是壮大市场的唯一因素。
这个需求量指的是什么?
当然就是满足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群体“捡漏”的需求。
初入行的收藏家,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不,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可以“捡漏”成功的,在这种心态支撑下做出的消费行为,当然就会给这个市场注入新的刺激。
另外,由于在国内掌权阶级大多数是文人出身,而文人们普遍有艺术爱好,不管是从商还是从zheng,文人从古至今,大抵都是比较喜欢艺术品的,这样会显得他们很高雅。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滋生了另一个大需求,就是送礼。
所以就会有各种知假买假的朋友,转手送给guan员或者生意伙伴,这也是行业里屡见不鲜的事情,而且从某个角度讲,送礼的需求量远大于收藏玩家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是拍卖行自身的需求,顶级书画作品,增长的速度是很慢的,不管是多高产的画家,想要画一幅精品,也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因素面面俱到,一幅精品才随着诞生的。
而那些已故名家的作品,更是几年才能出世一副,而拍卖行总不能几年才办一次拍卖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