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269年九月中旬,萧元和他的部下赵云,尾随萧元去北狄的崔英秀,在北狄不期而遇的赵剑波以及逃难来到大夏的成莫言相继回到了虎牢关。
关于萧元的北狄之行,在后世引起了许多的争议,也留下了许多悬念。唯一证实的是前往北狄的人分成两拨回到了虎牢关。在崔英秀、赵剑波等人重新踏上神州故土之后不久,萧元、成莫言和赵云也回来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赵云看着远方巍峨的雄关,情不自禁的说道。
回家?这里难道真是自己的故乡吗?成莫言有着梦一般的感觉。他虽然本来就是大夏人,有过被掳掠做奴隶的屈辱经历,可是,真正欣赏他、重用他,让他感觉生活有乐趣的也恰恰是那些曾把他当做奴隶的人。这真是很复杂也很奇妙的感觉。或许,对于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来说,生长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里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吧。而现在北方是不能待了,王猛把自己当作太子的死党,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妥协。而自己无路可走,只有投靠大夏,投靠自己曾经的故乡。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愿这次选择没有错,在这里还能找回自己曾经的价值。
目前大夏的势力错综复杂。朝中分为皇上和辅政王两派,地方上大致分为高雄一系、四大家族和萧元集团。高雄一系和四大家族在大夏根生蒂固,自有自己的心腹,不见得会容纳成莫言这个外来户;皇帝和辅政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地方势力,虽然也招纳人才,但是在上层社会依然看重家族门第的风气下,以成莫言的平民出身,即使再有才华,在异族再有人脉关系,都恐怕难以得到重用。所以,挑来挑去,只剩下萧元集团了。
投靠萧元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萧元刚刚形成气候,帐下极度缺乏人才,所谓早起的鸟儿有食吃,现在加入萧元集团,绝对会有优厚待遇,而不会像高雄或者四大家族那样有人暗中排斥。其次,在虎牢关上,两人曾有过合作。当时萧元给成莫言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不排外,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民族观,这很对成莫言的脾胃。而且,萧元轻门第、重实学,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里都会有用武之地,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萧元很年轻,正处在上升的势头。而且,夺虎牢、乱京城、战辽州,如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了其过人的谋略能力和军事才华。这样的人值得自己下注!抱着这样的想法,成莫言跟随萧元来到了虎牢关,从此成为萧元帐下得力的助手,跟随萧元征战天下。
是啊,回家的感觉真好!
萧元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内心却大有感触。的确,回家的感觉真好。虽然说男儿志在四方,应该以天下为家。但是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浪子都有伤心、颓废、悲凉的那一刻,受伤的时候如果能够回到家里,那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此次北狄之行,可以说收获甚微,萧元有一种很强烈的挫折感。事实上后世史家对于萧元的北狄之行,也颇有微词。虽然了解了北狄的内部情况,不过这实际上只需要几个探子就可以完成了,萧元此次去北狄既没有得到北狄太子,也没有和北狄的实力派达成权力联盟,就这一点来说,实在是完全失败。
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一次北狄之行其实是萧元和崔英秀,这两个时代的弄chao儿逐步放开彼此心扉的开始。这种变化虽然很微小,但是在ri后的历史演进中却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权力同盟的两个人在权衡利害之余,逐步融入了自身的感情,这种彼此纠缠的微妙的情感,终于使得这种联盟比爱情更长久,比婚姻更巩固。
远处铁蹄阵阵,却是袁沛所率领的亲卫军来了。王猛显然正在忙于北狄内部的事宜,所以追兵到了地界之后就停止前进,无意挑起争端。
萧元强打起jing神,在众人拥戴中回到了虎牢关。
“主公!”负责虎牢关守卫的玄武军统领治国器率先前来迎接,跟随在后的是朱雀军的副统领祖狄,逍遥谷谷主袁媛,萧元军财政总管王乔,军械部总管南宫清。至于青龙军统领萧邦,白虎军统领无病,新任的黑狼军统领曹文诏,和太平军军师兼羽林卫总指挥纪刚都留在了辽州,朱雀军统领廖勇也留在辽州养伤。
在后世的记载中,萧元于大夏历269年九月十四ri回到了虎牢关,这是离新皇萧允基九月二十五ri的登基还差十一ri。
除了赵剑波以重伤未愈作为借口,独自回房歇息外,其余人等都随萧元来到了元帅府。这里本来是虎牢关的总兵府,不过当萧元接受了朝廷的敕命后,袁媛和治国器就把这里改成了萧元的元帅府。
萧元虽然受了很重的伤,但显然他很着急大夏的形势,所以匆匆的包扎之后,不顾身上的伤势,就召开了会议。
“萧侯,”袁媛娓娓的说道:“这些ri子幸不辱命,整个虎牢关现在已经进入正轨,所有的流民都分到了土地,并且按照府兵的制度,编组参加预备役的训练。由于侯爷的安民政策深得民心,所以全城的人心很稳定,大家在投入生产时的干劲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