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参事的事情,是以前早就定下的。只是因为当时没有实行,没多少人在意。
此时,皇帝用这个理由增设官职,推进吏政厅设置。袁可立等人顿时语塞,对此无法反对。
在说服他们之后,朱由检对吏政厅的权力,做出具体规定:
“吏政厅既是布政司下属,也是吏部下属,接受双重管辖。”
“省府州县的吏员编制和等级升降,由吏政厅审核决定。”
“对八九品的官员,吏政厅可代表吏部提出任免建议,并临时任命官员署理。”
“在吏部通过之后,正式下达敕命。”
“当仿朝廷制度,由布政司官员会推。”
所以,在去年补充了一批给事中后,朱由检决定补充御史,说道:
“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朝廷三法司官员,以有地方司法经历者优先。”
眼见当今皇帝对廷推不反感,制定了廷推法不说,还要向地方延伸,他们心里称赞皇帝圣明的同时,提出各种建议。袁可立道:
“朝廷阁臣和吏兵二部尚书,由五品以上官及科道廷推。”
有了这批钱粮,还有祖大寿等人辅助,朱由检相信孙传庭能练出一支精兵,在陕西发生大乱时,仍能稳定局面。
“朕以为都指挥使和都指挥同知,同样应参与会推。”
不知皇帝想法,吏部官员对皇帝没有立刻任命,略有一点不安。但是皇帝没有否决这个推举,他们也不能乱猜疑。
打算先认识一下这个人,看他愿不愿听话、能否和孙传庭合作。
这是一个老话题,从去年底就有很多官员提。
这是后世的通常做法,群臣大多同意。
他的履历都是在朝廷任职,没有地方经历。朱由检对这个人,最初是怀着疑虑的。
朱由检要用这个大明学术界的泰山北斗,促进东林党转型。
对于天下人来说,刘宗周才是学术大家,钱谦益是文坛盟主,学术上的声望不如他。
朱由检对此非常支持,当然要解决钱粮问题。
所以他们提出这两个人选,就是想让自己任命杨文岳、同时起复吴甡。
所以在毕自严稍微提出点异议,被皇帝解释后,都尉列席的事情,被在场的臣子默认。
朱由检闻言摇头,说道:
“还是太多了,把参议和佥事去掉,正四品以上官员参与。”
“你有什么需求,向孙传庭申请。”
同时,朱由检也没忘记自己的目的:让孙传庭约束陕西官吏,稳定陕西局面。
所以,在督抚无权任免官员的情况下,他决定派一位听话的官员负责陕西布政司吏政厅,让他辅佐孙传庭。
朱由检对此很满意,决定任命杨文岳为陕西布政司参事、分管吏政厅,负责官吏工作。
“省有三司,除了布政司和按察司之外,还有都指挥使司。”
对于这个人选,朱由检询问道:
“陕西吏政厅建设,关系地方官员任命和会推制度推行。”
“在涉及军务的官职上,有权进行否决。”
对他提出的钱粮问题,也没有吝啬,说道:
不过,为陕西边军补发欠饷已经耗尽了朝廷的钱粮,自己内库也不宽裕,拨不出更多的钱来。
“以后地方八九品官员任免,由当地布政司、按察司四品以上官员会推,向朝廷提出建议。”
正式定下地方会推条例,并且让吏部在陕西吏政厅试行,完善具体条款。
“官员年功一年以上者,由吏部决定,吏政厅只能提出建议。”
只能继续商议其他事情,杨景辰道:
“按照惯例,二八月拣选官员,确定官员升转。”
“会推是个好办法!”
这一长串官职,别说其他人,就连袁可立自己都觉得有点多,所以他又说道:
“布政司、按察司官员分司诸道,或许无暇聚会。”
举办武道大会招安陕西豪杰,孙传庭在奏疏上是提过的,袁枢也上过奏疏。
在这些人的讨论下,朱由检已经倾向于不给督抚会推权力。即使他想要加强孙传庭的权力、让他能约束陕西官员,却也不愿给督抚任免八九品官员的权力。
这点很多文官也不愿接受,但是没有人提出反对。
“并且有责任对候选人审核,防止有罪人员混入。”
“臣以为吏政厅负责吏员事务即可,官员事务需由吏部决定。”
同时还向朱由检请求,吏政厅要有授与年功的职权。
再加上这个权力也不大,不是让都尉有会推的权力。
甚至,还有人举出内阁大学士不参与廷推的例子,认为总督和巡抚,不应参与会推。
如今的朝堂上,有底气和皇帝进行争辩的,只有袁可立、毕自严等寥寥几人。
这下杨文岳听明白了,自己到陕西的任务,就是配合孙传庭。孙传庭也会提供支持,帮他办好吏政厅。
“臣以为只需要有一半人以上参加即可,不用强求所有人参与。”
督抚掌握官员任免,后患实在是太大了,朱由检不愿把这个权力给他们。
“诸位商议一下,省级官员有那些参与会推?”
有了这批钱粮,他谋划的治陕方略,就有了启动资金。更别说皇帝派来了祖大寿,担任标营主将。
“孙传庭奏疏上面,还提到要招兵,需要一批钱粮。”
杨文岳是四川南充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最初在行人司当行人,天启五年考选为给事中。
一派认为总督和巡抚权力太重,不能拥有官员任免的权力,以防尾大不掉,在地方形成藩镇。
把原本打算给都司的权力,转而给了都尉。
“有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左右参事、左右参议,按察司按察使、按察副使、按察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