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孙传庭看着各地传来的消息,时而面露喜色、时而皱眉不已。
今年陕西大旱,自五月来一直没有下雨,各地的粮食几乎绝收,到处都是灾民。
幸而皇帝早已预知到这一切,同意了他提出的军管提议。让陕西各处虽有小乱,却没有发生波及全省的大乱子。
尤其是延绥一带,被皇帝力主迁走五万户,救灾压力大大减轻,留下的几乎都是有余粮的富户。
平凉一带,因为韩藩迁移,带走了很多人不说,还留下了粮食、房屋和土地。
这里是三边总督驻地,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同样比较稳定,甚至吸纳了一些宁夏的灾民。
可以说,陕西北部这几个地方,在朝廷的移民政策下,很快趋于稳定。留下来的人生活水平,甚至比以前还要好了一些。
孙传庭需要注意的,已经不是救灾。反而是汉民迁走后,会不会引来外族觊觎。
好在当今皇帝登极后,一直和草原诸部交好,甚至和亲纳妃。而且班禅喇嘛的招募,也让草原上一些想打仗的部落迁去乌斯藏,减轻了大明的边防压力。
为此,孙传庭还特意传讯甘肃护军使,让他一定要听从朝廷命令,放开道路允许草原部落迁徙。
这样多管齐下,陕西竟然没有发生大乱,让孙传庭很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关中的形势,却让他很是忧心。陕北是因为饥荒太严重,民众连作乱的力气都没有,不是饿死就是被朝廷派遣军户组织起来迁徙。
关中则因为更加富庶、多少有些余粮,以致盗匪丛生。有很多小股盗匪,四处劫掠民众。
孙传庭现在的主要任务,竟然就是剿匪。
这让他佩服皇帝先见之明的同时,不免有些埋怨——
如果像他之前的提议,在整个陕西成立都护府,关中这边的局势,应该更好一些。
幸亏他在年初的武道大会后,招安了不少强人做县尉。各县的乡兵在他们带领下,勉强还有秩序。三省剿匪提督杨肇基、陕西抚标副总兵祖大寿,麾下的兵马也很强。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清剿了一些积年老匪后,没有让关中出现大盗匪。
但是这样一直乱下去也不是事,孙传庭打算按西北镇抚使袁枢的建议,仿照京城去年对盗匪的严打,在冬季严厉打击盗匪。
转着这个念头,孙传庭召集在西安的陕西戡乱救灾委员会委员,举行剿匪会议。
袁枢作为委员之一,首先介绍了京城锦衣卫去年的严打经验,提议按京城去年的政策,对盗匪严厉打击。
三省剿匪提督杨肇基道:
“京城和陕西有不同。”
“京城那边是城市,只要拉网排查,盗匪就无所遁形。”
“但是陕西这边的地方要大得多,而且多有山林。”
“想要拉网排查,需要的人力太多,而且有些民众,自己就是盗匪。”
这是最难的地方,也是陕西的盗匪难以剿灭的原因。
旱灾之下缺粮严重,有些村庄甚至整个村子都是盗匪。
他们不抢劫就活不下去,只能冒着风险去劫掠。
杨肇基剿匪的时候遇到了很多这种情况,让他深刻感受到,今年和去年剿匪的不同。
如果说去年的积年老匪他能毫不犹豫下手的话,今年这些没饭吃的盗匪,他都不知道怎么处置。
毕竟这些人的罪行,说起来也就是偷抢。如果处置太严厉,会把很多人逼反。
他的搭当杨鹤更是极力认同招抚,说道:
“以我之见,还是应该赈济。”
“只要民众有饭吃,谁愿意去做盗匪?”“孙制台,不如我们再联名上奏,请求朝廷赈灾?”
孙承宗闻言摇头,说道:
“朝廷今年也没有余力了!”
“陛下把金花银都拿出来用于移民,宫里的开支是减了又减。”
“更何况,即使有粮食,千里迢迢运到陕西,最多也只能留下两三成。”
“朝廷对于这边,实在无力赈济!”
众人听着这些,顿时默然无语。
他们也认为当今皇帝是个好皇帝,把宫里用的金花银都用于移民救灾。
任凭什么时候遇到这样的皇帝,都必须要夸一声明君。
但是今年陕西的旱灾实在太严重,金花银用于移民和发放陕西文武官员的俸禄后,已经所剩无几。
关中这边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实在变不出粮食来。
陕西巡抚沈自彰道:
“若说赈灾,最适合的莫过于以工代赈,朝廷今年在京畿一带就是如此赈灾。”
“按照陛下的预测,陕西今后十几年,仍旧还有旱灾。”
“最适合的莫过于修渠,预防以后的旱灾。”
孙传庭认同地道:
“孙某也认为要修渠,所以向陛下请求把沈兄派过来。”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召集灾民修渠、以工代赈的粮食,应该从哪里来?”
众人讨论一番,有的说从富户那里募捐,有的说从河南等地调集。最终袁枢说道:
“陛下已认同制台的迁移秦藩提议,京城诸王府也准备了很多宅院。”
“现在迁移的条件已具备,就是冬天迁徙,会在路上受难。”
秦藩迁徙的事情,是孙传庭早就向皇帝请求的。皇帝也答应了,让他做好准备。
只是这件事干系甚大,秦藩也不像韩藩那样,有主动迁徙的意愿。
所以孙传庭之前一直是准备,却并没有下手。而是先清理卫所军屯,先从那捞了一笔。
如今眼看撑不下去,才召开这次会议,打算对秦藩下手,用秦藩积累的钱粮赈济灾民。
袁枢提出之后,杨肇基、杨鹤、沈自彰等人讨论一番,很快通过了这个提议。
他们对秦藩都没有多少好感,在皇帝已经同意的情况下,自然不会阻拦这件事。
只是天气的事情也得考虑,皇帝连冬天的移民都停了,他们自然不能在大冬天逼迫秦藩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