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

7个月前 作者: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面对朱标的问话,廖俊军哑口无言。

朱标看着他,开口说道:“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来替你回答。”

“若论打仗勇猛程度,汤叔叔不比宋国公差;

若论军功,汤叔叔当年招降方国珍,活捉陈友定,功劳不输卫国公;

若是论亲疏关系的话,汤叔叔是跟我父皇不仅同乡同村同里,更是一条巷之里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

汤叔叔还是我父皇反元的介绍人和领路人,当初就是他把我父皇召进反元起义军的队伍中。”

朱标没说的,还有在朱元璋独自领导一军之初,威望不足时,更是是汤和最早作出表率,向朱元璋表示臣服。一个千户给一个大头兵牵马执蹬。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汤叔叔都足以封一个公爵,可为什么到最后他心甘情愿做一个侯,这些年来,我从未从汤叔叔嘴里听到过一丝抱怨。”朱标视线从廖俊军身上移开,看着周围那些淮西的老弟兄们,接着开口说道。“如果换做是你们,是不是早就闹翻了天了。”

“汤叔叔为什么没有这么做,甚至没有去问这一句为什么?”

“因为汤叔叔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

大明开国的那一次封赏,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汤和。

跟朱元璋极其亲近,且军中资历最老的大将汤和,没能受封公爵,最后只得了一个侯爵。

即便汤和的排名位居侯爵榜上第一,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依旧是委屈了这位开国元勋。

当时军中很多人就很疑惑,为什么从始至终,作为事件当事人的汤和本人从未说过一声抱怨。

直到此时此刻,这些淮西老兵们才知道这其中原由。

汤和这时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次平乱,朱标带着他一起,而没有带徐达。

原来在这里等着。

汤和转头看了朱标一眼,眼里满是赞赏。

他是看着朱标长大的,从懵懂的小孩,一路走到如今,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

如果说朱元璋是大明这片天下那轮当空的旭日的话,那么朱标就是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

汤和收回目光,看着眼前的淮西老兵们,大声开口道:“弟兄们,你们从刚才开始,就一直口口声声念着,陛下有没有把你们当成自己人。我现在想反过来问你们一句,你们又有没有将陛下当成是自己人。”

任何新朝新立的时候,论功行赏对于上位者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即便是新中国建国之初,同样也有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资历深厚,应该拥有更高的军衔和荣誉。

明初的这些开国功臣们,觉悟再高也高不过后世开国的那些将领们。后世可是有许多名帅主动上书要求降级。

而在大明建国之初,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跟汤和并列的侯爵还有二十七个,其中不少自持功高、桀骜不驯之辈。

这些人未必个个对爵位满意,如果有人闹腾起来,嚷嚷着爵位低了,朱元璋怎么办?

这才刚开国,不可能就因此惩治功臣,又不能让他们闹腾。

朱元璋思来想去,想到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故意压低汤和的爵位,只给他封一个侯。

用一个“一侯震群侯”的办法。

以压低汤和的爵位来震慑其余的功劳足够,但没能受封公爵的侯爵们。

汤和都只能封侯,排在他后面的将领们,再不满意,也只能偃旗息鼓,他们再怎么自持功高,也绕不过汤和不是?

压一个汤和,就能解决所有元勋的牢骚。

汤和对此心中清楚,这是朱元璋视其为嫡系、亲信的做法。

以冯胜为例,他犯的错比汤和还多,可朱元璋为啥不降低他的爵位?

原因很简单,冯胜不是朱元璋起家时的嫡系,关系不如朱元璋和汤和那么亲厚,朱元璋不能委屈冯胜。

而冯胜和汤和的结局就有着天壤之别,汤和后来不但被补上了公爵的爵位,还得以善终,而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汤和一时的委屈,换来的是终身平安,而且后来也给他补偿了一个公爵之位。

汤和可以说是大明开国功臣里活得最明白的一个了,荣养故里,妻妾数百,善始善终。

面对汤和发自灵魂的这一声质问。

在场所有淮西老兵们全都是羞愧地低下了脑袋。

汤帅为了陛下,可是连公爵之位都可以放弃,他们如今这么一点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朱标看着众人,大声开口道:“各位弟兄们,你们年纪都长于我,都是我的长辈,都是为朝廷,为如今这个大明天下出过死力的人。”

“你们都是英雄,是大明的英雄,是全天下汉人的英雄!”

“我们也想给予你们更加优渥的待遇,不仅是你们,其他所有军人都一样。可如今朝廷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了,这些年大明的变化,想必你们也能看见,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修铁路,造战船.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我可以和兄弟们坦言,如今朝廷已然处在举债的地步。”

“就拿最近的变革来说,为什么朝廷宁可举债也要推行全民教育,所图所求,是想要让所有在大明这片土地出生的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识字认字写字,包括你们的孩子。”

言及于此,朱标深吸了一口气,朝着所有淮西弟兄们,躬身而拜。

“为了大明的万千百姓,只能委屈弟兄们了!”

朱标这一番话,让他们更加羞愧。

“不委屈!”

“为了百姓,不委屈!”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声不委屈,其余人也跟着喊了起来。

如山般的喊声,在整个军营校场上空回荡。

这一声不委屈,终于是把他们心中所有的委屈给喊了出来。

这些日子,这些淮西老兵们之所以会有情绪,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朱元璋,认为朝廷没有把他们这些老兄弟当成自己人。

而朱标方才那一番掏心掏肺的话,正好是在告诉他们,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做,正是因为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

而且如果他们这么做,能够让大明的百姓过得更好。

那,也算是值得了。

一场动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最后剩下的就是处理那些挑起此事的元凶了。

朱标一连开口念出二三十个人的名字。

很快这些被念到名字的百户、千户,全都被人制住,押到到校场中央。

包括带头的廖俊军。

朱标看着他们,脸上满是失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