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的修养。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就不懂得怎么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式摆脱它,那就永远不会摆脱了。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会按照仁德的标准去做事。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要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就是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第三,君子需要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外,还要重视用“戒、畏、思”这三项标准来严格地要求自己。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君子有九件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孔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作为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君子只谋求道,不谋求衣食”,“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相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第五,君子不结党营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讲求的不是简简单单地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即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