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二十七章 王忠嗣的奏折(二)

8个月前 作者: 轩辕氏后人

朝廷上,大部分官员都因为加授王忠嗣官职的事情而闹得不可开交。

李林甫提议加授王忠嗣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大夫散官官衔后,很多人虽然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不过等到这些官员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这些官场的老狐狸很快就知道其中奥妙。

原来,虽然拥有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官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担任正三品的职事官了。但正三品职事官也有很多种:

有右相以及左相这样的中书省、门下省长官。这两职位都是三省长官之一,掌握国家决策以及封驳审议的大权,是事实上的宰相。与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同属于国家权力之巅。此外还有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这样的实权高官,但也有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这样不是有名无实的虚职。

所以无论是相国党还是原来左相党抑或是东宫党和其他小党派或者中立党派的官员们,都不由得感叹李林甫这位当朝相国的高明之处,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先一步抢占先机把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这样的散官官衔授予王忠嗣,防止皇帝因为接连的战功,在兴奋之下直接授予王忠嗣正三品职事官里面的实权职位。

事实上李林甫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做得太过火,皇帝觉得太过于亏欠王忠嗣的话,直接把他提升为正三品职事官那就更糟糕了。

况且李林甫想得远远比其他官员要深远的多。王忠嗣此时已经是四镇节度使了,大唐帝国超过一半的军队都被他一人所掌控,而且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四镇可比不得偏远的范阳、安西等地,这四镇都是濒临关中的险要重镇,精兵重镇掌握在一人之手,一旦王忠嗣反叛的话,长安立马就得完蛋,连还手之力都无。

虽然李林甫知道唐玄宗依旧信任王忠嗣这个假子,但如此重要的军镇跟精兵集于一人之手,以帝王心术来看问题,倘若说没有一丝怀疑与防备是不可能的。皇帝一定会防止关陇四镇长期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以防万一,也是帝皇权力制衡的需要。

所以王忠嗣这四镇节度使也做不了几年了,除非他英年早逝或者皇帝让他死,不然再过几年王忠嗣必然就要像自己还有当年开元朝的节度使们一样,入朝登堂拜相执掌朝政。

从开元朝以来,已经形成惯例,功名著者往往知政事成为宰相。但他希望能拖就拖。这个关头,刚刚扳走一个真正的宰相李适之,又扳走了一个即将成为宰相的韦坚,怎么能再进来一个王忠嗣呢?要知道门下省长官,也就是左相的位置因为李适之去职后还空着呐!

虽然这个位置以王忠嗣目前的资历来说是毫无可能的。但六部尚书内,原来属于韦坚等东宫党还有李适之一党的,可是还占据了一半。目前李林甫正在想方设法把他们排挤出去,此时怎么还会再让一个属于东宫党的王忠嗣插手进来,就算不担任实职,而只作为兼官也不行,要杜绝一切祸患。

虽然李林甫知道王忠嗣目前不太可能入朝为相,但也知道王忠嗣过几年必然会入朝为相。如今之计,是能拖就拖,等老夫把不属于我派系的官员全部挤出中枢,倒是就是王忠嗣进来了也只是傀儡而已。

所以,此时倒不如顺手推舟的把王忠嗣扶上正三品的官阶。倘若皇帝还觉得不够,一定要授予正三品的职事官。那倒是也能应付自如,正三品高官也是多得很,左相跟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要职位自然不允许王忠嗣得到,但给他同样是正三品官阶的中都督或者上都护这样的虚衔不就行了。谁都知道,现在大唐的都督府、都护府基本都名存实亡了。李林甫自己头上还不是顶着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的官衔,徒具虚名而已。

至于十六卫大将军官衔、如今府兵制已经衰落了,十六卫大将军的权力也不如以前了,现在不少也成为了节度使或者皇室贵族显贵的加官而已。至于号称“九寺”之首的太常寺卿,不过是个管祭祀的荣官而已。

李林甫极其党羽心想,倘若皇帝到时候一定要加授王忠嗣正三品职事官,那就顺手推舟加个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这样属于东宫官属的正三品职事官好了。反正他王忠嗣不也是东宫一党么,加个东宫官属不也是实至名归。

“只是,李亨那小子自从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以来,一直与皇上同住大明宫,连事实上的东宫都没有。所谓的东宫官属又有什么用呢?”吏部侍郎李复道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说实在的,咱们这位太子,比起他的二哥废太子李瑛,真是可怜的很。哪里像个太子啊,分明是个囚犯。”

“可不是!”刑部侍郎李复恭闻言也是冷笑道:“皇上是怕李亨重蹈覆辙,所以管得严一点,只是跟个高级囚犯有什么区别呢?”

李林甫与太子李亨势同水火,李家兄弟作为李林甫的族弟兼心腹党羽,自然也是没有一丝好感,甚至在人前人后对这位帝国储君一点尊敬之意都无。

就在以李林甫以及相国党一党的谋划下,经李隆基同意后,政事堂以及吏部正式拟出封赏王忠嗣以及陇右军、河西军将士的章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