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便瞧见一深色短衫的人,其年龄与她父亲相仿,她下意识的就喊了声:“荣叔。”
那人细细瞧瞧几眼,方才激动的喊道:“姑娘。”
接着她便抬头,又瞧着那人一身褐色长衫,是蜀锦缎造的衣袍,巍然屹立,瞧着身子骨还是如往日一般健朗,却莫名有一种疏离感。他身后还有一张梨花木的圆桌,只望向窗牖,注视着楼上楼下的千秋风光、碧瓦雕甍,却始终不发一言。
她只于后头静静站着,到底不知如何开口,如幼时那般她犯错时,受训斥的姿态,只将两指骨绕来绕去,早已是胆颤心惊。
“这上京城果然便是繁华,怨不得你都不愿返乡了。只是梁园虽好,却终究不是久恋之家啊。”
沈秉文仍旧未曾回头,辨不出面色喜怒,只是落音沉沉,声声砸在沈宁安心尖。她神情一晃,只觉膝盖一软,旋即便是直直跪下,眸中蕴着晶亮的水珠,只带着哭腔喊道:“爹!”
终于那人回过头来了,只行到她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微斥道:“这也是能混叫的,我可没有你这样有能耐的儿子。”
还特意将儿子咬重了音,沈宁安乍听此话,只觉不可置信,又抬起头来瞧他,通身规制整齐,一如如往日黑曜般的眸子,此刻却有混沌,无论如何还是是掩盖不了那抹沧桑。只见他竟是冷漠非常,无半点往日的慈爱,那孺慕之情早已消失湮灭,只觉心被撕扯得难受,泪如断线的珍珠般流之不尽。
却想:不过三月有余,我与爹如何便生分到这地步了,心绪固结物块,只觉撕心裂肺,不管不顾便喊道:“我知道是女儿的错,可无论如何您别不认我。”
沈荣瞧着也是心疼,毕竟是看着她长大,只蹲下身要来扶,便说:“姑娘,老爷并未不认你,只是怕人听了去而已。”
他于沈秉文身旁这么多年,如今会不晓其口是心非的性子,从来只是严厉,却最为慈爱。
沈宁安并不肯起,摊软在地上,止不住的哭声,将最狼狈的一面尽数展现了出来,而那沈秉文却是当即面色一冷,断喝道:“你还混叫,让别人听去了。”
说罢只赶忙开了门,叫来那廊上的小厮,交待他们若没吩咐便不能随意进来,吩咐沈荣在门口守着。又赶着进来,只将门紧紧闩住,又将窗户尽皆关得严实,方才回过头来,见沈宁安摊在地上哭腔不止,不禁一阵心疼。
立即蹲下身来要扶她,偏是几次三番劝导方才肯起,将她扶到绣墩上坐着。却还是哽咽不已,早是泪流满面,又忆起从前何曾见她于自己面前这般哭过,顿时一阵感叹,只那样好的时光,贤妻在侧,父女天伦的日子就再也回不去了。
随即又是寒心,到底对着女儿发不起火,只叹了口气,又背过身不相对,眸子中晶亮,不知是藏住的泪水还是什么,痛心道:“我竟不知你这么大能耐,如今看来倒真是半点不识了,不防头你已然珠袍锦带,金榜提名了。你我好歹父女一场,临到如今,还摸不透你的脾性,真是可笑又荒谬。”
然后又是苦笑道:“为父总以为你只是嘴上说说,以示不平而已,却没想到你是当真干的出来!”
落音铿锵,带着十二分的责备,却全都是一个父亲的失落,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