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三十二章 朱岷访师

5个月前 作者: 白杏

朱岷在小玲珑山馆和大明寺一住就是五年,救助自己逃命的老仆曾受高云的指点来过寺里。见小主人在这里很安全,也就放下心来,只是为朱枚的安危担着一片心,回去后只能忍耐着不敢声张。

高云和尚在这五年中也曾到武进县多次打听,近来才知道县官已经更换,豪绅沈大虎犯了案,已被处决,被霸占的田地已退回。

高云送朱岷回到家乡,急于知道兄弟的下落,见了老仆一问并无兄弟的消息,心中十分惦念。也亏着有老仆在,帮着重新在官府核实了朱家的田产契约,只待小主人回来在契约上画押,朱岷回来后才在官府办好了这些手续。

已被烧毁的庄园一时还无力翻盖修复,朱岷和老仆在被毁的庄园中搭建了几间简易的小屋,两人商量着,待有了些积蓄再图将庄园恢复。老仆帮助朱岷清理了自家的田产,与佃户们重新立了契约管理起来。

转年朱岷参加县试,成为童生紧接着又参加院试,三场毕轻轻松松成为生员,考中秀才后,安心在家读书。

又过了三年由老管家陪着来到江宁参加乡试,三场已毕,忽想到已经三四年未见到高云师傅了,心中十分的想念,如今正应该去看看自己的师傅,顺便打听兄弟的消息。

待揭了榜,一看没自己的名字,也不着脑,收拾起行李,自江宁奔扬州而来。不一日来到扬州大明寺,知客僧告诉朱岷:

“元弘长老辞了藏经阁管事之位,外出访友云游去了。”

朱岷连忙问:

“不知老师父到哪里云游?”

知客摇摇头,

“长老走时并未说的明白,只是向北方而去,已经走了两个多月。”

朱岷闻听心中想着,师傅当年救了我,一直不曾报答,如今我的功名不就,正有些空闲,不如我也到北方去寻访师傅,顺便打听兄弟的消息,也算作游学吧。遂与老管家商议,

“老管家先回去照应家中,我到北方寻访师傅,也顺便到京城一游,沿途也要打听我兄弟的消息。”

老管家劝道:

“小主人太年轻,不曾独自出过远门,不知路途艰险,世事险恶,没人照应可是寸步难行。”

朱岷执意要行,

“老管家不要担心,出门在外我自然会处处小心。”

老管家劝了又劝,就是没说动朱岷。没办法,老管家只得为朱岷打点了行装,将仅剩的三十多两散碎银两给他带在身上,千叮咛万嘱咐,离别了朱岷,自行返回家乡。

朱岷一路北行,想着师傅必然在沿途寺院中歇脚,所以自己在沿途也只向庙宇中借宿,以便打听高云师傅的去向。悠忽已向北行了一个多月,经淮安、徐州进入山东界内。

这一日来到济南府灵岩寺,才打听到师傅的消息。灵岩寺的住持静林禅师和高云是多年旧相识,高云到此住了一个多月,半个月前才离开。

打听到师傅的消息,朱岷很高兴,向静林禅师问明,师傅离开此处要到京城访友,遂加快北行的步伐。这一日行经直隶静海县,不曾想身上的钱袋被盗,本来自己的盘缠不多,沿途用了些,只剩不到二十两,如今尽失,摸遍全身,只剩了十几文钱,买了些吃食,已无钱住店,心中懊恼可也无可奈何,只好找了个破庙暂且安身。

第二日勉强行到一处大镇子,路边有一驿站,门上写着‘杨柳青驿’。陪个小心,向前打问,驿卒告诉他,这里是杨柳青镇,离天津卫尚有三十里。看看已是将近日落时分,一天水米未沾,饥渴难耐。看小镇傍着卫河,河中停满了运粮的漕船,沿河的这条街上,货栈、商铺、饭店、钱庄林立,叫买叫卖声不绝,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无奈自己囊中羞涩,忍着饥渴走到街中。远远看到街旁耸立着文昌阁,旁有几间房似学堂,学童们刚散学出来,学堂前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塾师正要出门,没奈何,朱岷上前陪个小心向学堂老塾师问道:

“学生远路而来,途中盘缠用尽,能否向老师借个宿。”

老塾师端详一下朱岷,见是个少年书生,遂道:

“不妨事,随老夫进来吧。”

引朱岷到后面一间房中来。问朱岷:

“想必小友还没吃饭吧。你先将行李放下,随我到外面吃些东西再说吧。”

朱岷躬身施礼连连道谢,

“如此那就叨扰老师了,请问老师高姓?”

老塾师说:

“我姓章,立早章,不知小友如何称呼?怎么就到了这里?”

“学生朱岷,草字导江,来自江南武进县,因到京师寻访恩师,路过这里,一时盘缠用尽,只得求助老师了。”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难处,我虽无力多助你,留你食宿还是可以的。”

二人一路说着来到文昌阁旁一家小馆,叫了一壶酒,一盘花生米,一碗青菜豆腐,两碗面,边吃边聊。老塾师听朱岷说,到北方来是为寻访师傅高云禅师,问道:

“导江先生要访的可是江南有道高僧元弘么?”

朱岷道:

“那正是学生的恩师。”

老塾师闻听不禁喜道:

“原来你是元弘禅师的高足,我早耳闻元弘禅师曾在天津海光寺挂单,禅师的诗书画三绝,曾受到皇上的青睐,在天津卫也是尽人皆知的,只是老朽无缘拜见。想必导江先生必得令师的真传了?”

朱岷连连逊谢说:

“惭愧,学生还差的远,不及恩师之万一。今日叨扰老先生,必要留下书画以作纪念。”

老塾师点点头道:

“正要一睹导江先生的大作。”

饭罢,二人回到学堂,在烛下铺开纸,研好墨,朱岷略一思索,不一时一幅“柳下抚琴图”已跃然纸上,一柳、一石、一高士抚琴,画面虽简单,却意境不凡。在画上题上‘过杨柳青古驿叨扰章教授特留此为念’取自己‘武进导江’的印钤上。老塾师不禁拍案叫绝,想一想对朱岷说:

“明日我引你去见一个人,定会有助于你。”

次日早早起来,老塾师带朱岷来到前街上一家店铺前,只见一溜五间门脸,门楣上悬一块匾,上书“青古斋”三个大字,书写的苍劲有力,雕刻刀法精湛,看上去颇有些古风。店中伙计刚把店门打开,正在卸门板,见二人来到门前,忙打招呼:

“章老师!您起得早,来找我们掌柜么?快请进。”

将二人让进来,伙计招呼二人坐下,

“您二位先坐着,我去叫掌柜。”

不一会儿,掌柜自后院过来,

“老夫子,怎么起这么早?有什么事儿么?”

老塾师对朱岷道:

“这位就是青古斋的掌柜,姓冯。”

又指着朱岷对冯掌柜说:

“冯掌柜!我带个人来,快来见见!”

掌柜看了看眼前是个年轻的书生,并不认识,问老塾师:

“这位小友是……?”

老塾师对冯掌柜说:“这位小友叫朱岷,字导江,自江南武进来,到北方来访他的老师,途中盘缠用尽,昨日遇到我,原来这位小友是元弘禅师的高足,所以特引他来与你认识。”

冯掌柜闻听不禁大喜,

“原来导江先生是元弘禅师的高足,快快请坐。”

急忙吩咐伙计看茶。忽又道:

“老夫子和导江先生还没吃早饭吧?”

老塾师笑着说:

“正是要到你这里蹭顿早饭。”

说罢大笑。冯掌柜忙吩咐伙计去办早饭。工夫不大,只见两个伙计提着一竹篮新出炉的芝麻烧饼和刚炸出来的油条,另一人端一盆热腾腾的豆浆,摆在桌上,另有一碟切成片儿的酱牛肉、一碟腐乳、一碟咸菜,三个人边吃边聊。

言谈中朱岷才知道,这青古斋是个年画店。杨柳青古镇自前朝就成了绘画之乡,专产年画。冯掌柜的青古斋是个老店,自祖上创业,传到冯掌柜已是五代,逾百年之久。这杨柳青镇周围三十六村,村村有画店,人人会丹青。所产年画远销大江南北,与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并称四大年画产地。

冯掌柜自是爱惜人才,闻朱岷是高云禅师的高足,自然欢喜。因这高云禅师曾在天津海光寺挂单,是海光寺住持成衡大师的诗友,早就为天津卫书画界所称颂,知道了朱岷是高云的弟子,所以有心要留下他,对朱岷说:

“导江先生既路过此地,便没有急着走的道理,在此住些日子,对我这里的画师指点一二。”

老塾师也在一旁说:

“冯掌柜是我的老友,为人实在,朱先生放心在此住些日子,也为杨柳青的年画添些光彩。”

朱岷想想自己现在盘缠用尽,已是寸步难行,只得在此先住下了,

“学生此来是为寻访恩师,行到这里盘缠告罄,甚是尴尬,没奈何只能在此耽搁些时日了。只是学生才识尚浅,望前辈们不要笑话才好。”

冯掌柜连忙说:

“导江先生尽管在此住下,我自安排人去打听尊师下落,一有消息自当奉送盘缠,送先生去寻访尊师。”

老塾师点点头说:

“我就知道冯掌柜爱才如命,才将导江先生送过来。你们聊吧,老朽告辞了,我得回去看看我的学生们。”

冯掌柜对老塾师说:

“老夫子,中午就不要开伙了,到我这里来,陪导江先生吃顿饭吧。”

“好好,正要叨扰。”

老塾师离去,冯掌柜对朱岷说:

“导江先生可随我看看这里的年画制作。”

“学生正要观摩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