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大明已经开始了比较完备的户籍政策,各种人有各种的身份识别方式。大体上分为下面几种,第一种人就是官宦,也就是现任官员,他们无论官职高低都有“官凭”。“官凭”上会注明这个官员的职务和品级,任何人不得向这种人进行搜查或者盘问,更不得对这种人刀兵相见。不然的话视同杀官、谋反,是全家抄斩的大罪。
第二种人就是官宦的子女或者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这些人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将来可能是官员。所以他们的身份也很重要,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一些退休的官员,还有一些有门路的商人,也有这个资格。他们拥有的身份证明叫“告身”,上面注明了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本人的地位高低。按大明律身有“告身”的人,视同一等良民,不但可以穿州过省,而且各地方都要予以照顾。
本来这个等级不是商人所能拥有的,在过去“士农工商”,做生意的排在最后,最令人看不起。但是这些人也需要身份地位,也需要别人对他们的尊敬。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穷苦出身,从小受过这些商人的欺负,所以他在世的时候下过严令,生意人不得为官,一生不得穿锦衣华服,不得和官员同坐一席。就是为了贬低这些生意人,从骨子里看不起商人。但是随着商人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大明朝廷一天不如一天,后世的皇帝渐渐忘记了自己老祖宗的教诲。一些生意人看出了朝廷的意思,就主动给朝廷捐钱。朝廷是要面子的,不能白拿商人的钱,只好给予官职作为报答。没想到引起了大多数的读书人和现职官员的强烈不满,同时生意人不是当官的材料,也做不好这个官。一个聪明的生意人想到了办法,他主动辞去官职,要求朝廷只给自己官员的品级,不给自己实权,算是一个嘉奖。朝廷当然高兴了,不给实权最好,也可以彻底封住反对者的口。生意人不会做官,他们只要这个荣誉就好,这是双方都满意的结局。这样一来朝廷多了一份收入,生意人也可以扬眉吐气,不但可以穿金戴银,而且可以和官员们平起平坐了。朝廷正式下令,凡是商人自动捐银三千两者,给予从七品的荣誉。捐银一万两者给予从六品官职的荣誉。但是有严格的限定,第一,最高职位只有从六品。第二,这个荣誉只给本人,不能世袭,也不能转让。第三,这不过是荣誉,不能授以实权,不能参与地方政务。凡是敢干扰地方者,轻者取消荣誉,重者抄家灭族。第四,凡是授予荣誉者,不能再进考场,不能成为正式官员。这也是限定商人的一个办法,不然的话天下读书人和当官可就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