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6梁左的设计(一)

6个月前 作者: 李维北

在沙河中,五溪游了五天五夜,最后终于精疲力尽抵达了对岸,将梁左和迦叶吐出来后就进入了又一场大睡。

梁左发现五溪这样拥有近乎完美防御的躯体也布满了伤痕,他的胸口已经是被划破模糊一片,伤口都在蠕动着,肌肉正在慢慢修复自我,结痂,他的腿部和双手更是如此,到处都有被撕咬开、戳开的痕迹,整个左小臂上面的肌肉都被扯掉了几乎一半,白骨裸露,血液滴落在黄沙上立刻被吸干,看起来就像是一具活尸。龙伯国人的生存能力是真强,哪怕如此也并没有让五溪受到致命伤,他最重的还是精神上的疲倦,呈现大字在骄阳下睡着了。

迦叶恢复了正常,日复一日练着她的控刀术,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梁左也在修行,他对于五溪传授的“咆哮弹”非常上心,这种远程杀伤战技对于他现在来说不只是手段上的弥补更是战略意义的增强。之前他远程手段为零,只要没法贴近对方肉搏就不能碰到对方分毫,若是遭遇像“红”那样纯熟的射手,说不定会被灵活的走位风筝致死。可有了“咆哮弹”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拥有更多的选择,武器库中多了一个远程杀伤门类,让战术也变得丰富起来。并且与“借象”同样,在“咆哮弹”基础上他还可以进行深入研发新术式,可以与擅长突袭战的“借象”形成一个正奇互补。

再次尝试了好几天,梁左的每一发咆哮弹凝聚成功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精准打击的概率就更是小,叠加起来从概率学上来讲几乎这是无法应用到实战中的。

于是他坐下思考问题在哪里。

外在招数五溪之前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将“气”或者“元”压缩成球状,控制其稳定性,然后通过精准操控杀伤对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施起来颇为不易。梁左一直是极低的成功率,这让他不禁反思是不是不是表面上过程的问题,而是基础不对。

作为炼气士的基础是什么,是气,是桥,气是基础单位,桥是通道,如果将人体看成一个精密的机器,气就是能源,桥是电路板,通过对气的调控与利用得到想要的结果……

梁左闭上眼在体内感应着。

他尝试将凝聚“咆哮弹”的双手内的气桥改造,不要将它们保持原有附着在骨头上的形态,而是搭建出一个类似于放大器的通道,让气可以迅速通过螺旋状结构凝聚、吸收、释放,一试之下果然效率高了不少。之前至少需要五秒钟来制作,现在缩减了近乎一半,不论成功率,光是时间上的巨大进步就是可喜的。

接下来是考虑为什么咆哮弹总是很难保持稳定性,是不是内部结构自己想的太简单,里头应该不只是一团压缩的能量,而应该是有一个可以约束和平衡的结构?梁左想到的类似物品是不倒翁,不倒翁的核心就在于保持重心,稳固的基础。咆哮弹要想稳定,不如尝试在其内部做一个体外之桥?

这个想法让他自己也颇为有兴趣,立刻趴在地上开始画图设计起来。

怎样的结构才是稳定的?蜂窝状与三角结构,这个学过一点数学和屋里的现代人都是知道的。可惜梁左并不知道现代炸弹的设计原理,若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说不定能够仿制出来——只是换了一种内在能源罢了。于是他只能够摸索着结合五溪的说法来。先用三角结构搭建出一个物理模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填充气……不,还是蜂窝结构更好一点,因为蜂窝结构更有优势,正六角形的建筑结构,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可使用空间最大,可容纳数量高达上万只的蜜蜂居住。

蜂窝结构基础上,一个个正六角形的外在桥搭建出来,再在其中填充足量的能量。

尝试之后梁左发现虽然形态上与五溪之前的球状咆哮弹略有出入——他手中的咆哮弹仔细看能发现变成了一个蜂巢状态。

二点五秒就能够凝聚出来,而且成功率极高,稳定性强。

梁左深吸一口气,将蜂巢炸弹朝着远处一掷。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十几米远处腾起一团飞溅的黄沙。

梁左耶地跳起来挥拳——他终于知道科学家们那种兴奋,那是将“无”通过想象力变成“有”的神奇过程。不过目前他还是很基础的应用,只是将咆哮弹内压缩适量的高浓度气,估算时间,离开控制之后最多三秒就会自行引爆,威力也不算多大。不过唯一好处是便于掌控。在这个基础上梁左迅速研究“蜂巢炸弹II”,其中他融合了五溪之前讲过的不稳定螺旋结构,通过运行时吸纳空气中游离能量,并且引爆空气中的不稳定能量。这比起前者可是难太多了。

首先游离态的能量大多数都是惰性的,不易被吸收利用,不稳定能量大多数都是逸散了。如何将惰性能量变成助燃或者扩大杀伤性的放大器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如果有韩靖也许他能想到。

梁左擅长战斗分析,可是研发这一类实在让他伤脑筋。

坐在地上他不断画着草图,一遍又一遍,涂掉又画,专注地忘记了其他。

远处的迦叶却是惊愕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