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政二年九月起,江户人开始纷纷讨论起一个热点话题,日本桥人形町刚刚开设了家奇怪的店。这间名为“通商”的两替店,立出的的招牌说,在该店存放银钱,将能获得一分的月息。
让店家帮自己保存银钱,还能按月得到利息,这等好事无疑冲击了江户人的三观,大家都十分小心地观望着。
有喜欢新鲜事物,而又不差钱地町人,会尝试性地存几个小判进去,换得几张做工精美地所谓“通商钱引”。
惊异于钱引上“水印”地神奇,存了钱的町人静静看着钱引上刚刚加盖的“某年某月某日存,计利至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又无不摇头感叹于此事地疯狂。
江户人素来爱好新鲜事物,但也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当城下町又有新的话题兴起时,钱引的热度似乎开始消减了。
面对不温不火的储蓄生意,太一开始头痛的事情多了起来。
“没有武士来兑换金银吗?”太一皱着眉头坐在两替店中,听取负责财务工作的舍助,汇报这个月店里的流水情况。
目前,钱引的发行量不大,通商屋便仅在人形町开了一间店,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虽然又次郎老板额外承诺的三十人已经抵达江户,但一多半是没接受过教育的粗人,被安排看守码头附近的库房。剩下有寺子屋教育经历的,正在集中组织接受“入职培训”,由从大阪挖来的两替店老先生教授相关知识。太一也去过两次,跟大家介绍存款业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但培训仍需要一个过程。
这次舍助反映的问题,令太一十分差异。
各藩和幕府轻格武士们的月俸发放的较早,这批钱引已经足月,按理说应该有武士来兑换实体的金银了,毕竟按照规矩,钱引上标注了计息的时间,超期是不再额外计息的。按照太一正常的想法是,他们应当把钱取出来,再连同利息部分,作为新的本金存入。这样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武士们会给钱引的推广带来宣传效应。
但反常的事情就是发生了,除了零星有武士来店中兑钱外,大部分的钱引去向不知所宗。
而最大的问题是,市面上也没有见到钱引流通的情况。虽说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通商屋的钱引作为“增值货币”,相较于金银会体现出一定储存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钱引的流动性。
但目前这张纸还是处在尝试打开市场、获得大家信任的阶段,人们不至于就如此信任其承兑刚性。
“有打听过是什么原因吗?”太一问道。
“有找一些熟识的武士问过,”答话的是寿太郎,他和舍助分工明确,一人主外一人主内,打听消息、组织人脉的工作由其负责,“说来有趣,问题似乎出在咱们的水印上。”
“哈?”太一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