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端棻的家族在外当官的也很多,最著名的,官职最大的要数他的叔叔李朝仪,职位顶峰时是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李端棻的父亲当时也是一个小官,但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所以六岁的李端棻读不起书,但他又比任何一个同龄的孩子都渴望读书。
因为要求生存,他十二岁的哥哥便去给一家私孰馆打杂,当哥哥回家给弟弟讲那些读书的孩子各种各样的故事的时候,幼小的李端棻很是羡慕,没有说话,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哥哥知道他的心思,但也无能为力。
细心的哥哥有一天回来对他说:“弟弟,哥哥带你到私孰馆去,咱们不进里面去,就在外面听他们读书好不好?他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的!”
“好!”李端棻不加思索地回答,同时流露出极大的亢奋。拍着手,高兴得跳起来了。从此,他跟哥哥一起出门,一起回家,回家后帮着干家务,砍猪草,扫地。他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有时也擦把眼泪。
他很想读书,但没有钱,他只有把父亲留下的书拿出来翻看。但认不了字,有时无奈之下,他便把书拿出来闻,嗅一嗅书中散发出来的那种“霉”味道,但在他看来,那就是“香”,那种纯粹的香味,也许他后来的《请推广学校折》就源自于那段时间。也就是说,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种下了“读书”的种子和读书的概念,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穷人家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他深深地懂得穷人家的孩子想发奋的诉求!
(二)
一天,他舅舅何亮清来到了他家,见他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仔细翻看,很好奇地走过去问道:“这么厚的书,你看得懂吗?”没有等他回答,他妈抢过话去,把他是如何如何想读书的事情一一的讲述给他舅舅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