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刘彻宣告了土豆即将成熟,定于三日后收获的消息。
满朝文武,三公九卿,闻言都是精神一震。
终于要见到结果了!
郑庄急切地问道:“那红薯和玉米呢。”
他这些天等待的很焦虑,一方面不敢期待有亩产这么高的粮食,一方面又在幻想要是真有五百斤亩产的话,他该有多高兴。
那真是天大的祥瑞啊。
陆鸣很理解他的焦急,耐心解释道:“请大农令安心,红薯和玉米大概会在一个月之后成熟。”
“不知臣等能否亲眼见证土豆的收获?”
公孙弘替大家问出了这个眼下最关心的问题。
这么重要的时刻不参与进来,以后谁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朝廷重臣。
不在长安的还好说,在长安的无法现场见证,只能说你还不够份量。
要是这土豆真的如此高产,以后和孙子吹牛的时候就可以说,当初大汉收获第一批土豆的时候,你爷爷我就在现场看着呐。
这画面,想想就美,来点小菜能多喝二两小酒。
“当然能!”刘彻语气中难得充满欢喜。
“所有上朝议事的官员,无论文武,当天都要去现场见证。”
这种重要的时刻,刘彻恨不得让天下人都能看到。
况且这时候不让文武百官亲眼见证产量,谁会相信新粮的高产呢,以后推广新粮的时候也未必能让他们真心配合。
无论产量多高,毕竟就只有这么几株秧苗,未来的全面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巨大的期待面前,大汉君臣和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打工人也没什么不同,心情焦躁,无心干活。
往常一两个时辰的朝会,今天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退朝时,陆鸣正跟着霍去病向外走,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
“富民侯还请留步。”
转回头,只见郑庄和脸色有些纠结的汲黯来到自己面前。
“不知二位有何指教?”
陆鸣对这两个人没什么恶感,都是道德底线比较高的人,虽然有时会有争论,但也都是就事论事。
郑庄开口道:“有个问题想请教富民侯,若是我等唐突了,还请海涵,我们以后都不会再追问。”
见对方态度良好,陆鸣打算先听听他们两个要问什么,“可以,那就问吧。”
“不知这新粮是从何处得来的,富民侯可曾亲自种植过。”
有路过的官员听到后都纷纷放缓脚步,侧耳聆听。
实在是陆鸣的出现太过突然,仿佛就是凭空出现的一样,又贡献出如此多利国利民的新奇东西。
马镫、马鞍马蹄铁等物,炼铁法,还有那所谓的新式纸张,以常理论之,这些东西不太可能都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
富民侯背后究竟站着一个怎样的势力,是秘密的隐士学派,还是哪个隐姓埋名的大族。
满朝文武其实一直都很想一探究竟,但碍于卫青的地位和陛下的支持,没人敢为难陆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