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身后的讨论,林初渔只顾着逗弄怀抱里的小繁星,也没有反驳。
这里传承了上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是她反驳几句,讲个道理就能纠正回来的。
她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当然,为了不是不让耳朵受扰,她还是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棉袄和棉被都在马车那边,我这就让人给你们卸下来看。”
林初渔雇的人暂时把马车都停在了她家院墙外面,人都还在马车旁边等着。
林初渔去说了一声之后,就有两人开始卸了其中一辆马车的货。
在地上铺了几个大麻袋防脏之后,就将一捆捆的的棉袄和棉袄堆在上面。
一堆好,跟着林初渔回来的有十多人,立刻就迫不及待地围成一圈翻看。
摸着那白花花又软乎的棉花棉袄,一看就是今年刚出的棉花做的,众人满意的不得了。
“大饼她娘,镇上弹好的棉被,一斤卖80文。你这个比镇上的质量还要好,当真也只卖80文吗?”有人询问。
“嗯。”林初渔回答,随即又补充,“给咱村里的自己人是这个价,但我要是拿去卖,多半就不止这个价了。”
听她这么回答,有人像是跟撞见了个大便宜似的,赶紧挑了两床被子在怀里。
那速度,怕是怕别人跟她抢似的,
“大饼她娘,我要这两床被子。你帮我称称,看多重。”村民说道。
在这之后,陆续也有人选好了被子。
林初渔家里就有秤砣。
林初渔去叫来了宋大饼负责给棉被称重,让宋翠烟负责收钱。
当村民挑选到棉袄的时候犯了愁问道,“大饼他娘,你这棉袄咋全都是一样的样式啊?就只有些大小好像不一样,这又咋卖?”制作棉袄成本贵,又怕穿衣不合身卖不出去,所以一般来说店里直接卖成品棉袄的都很少。
就算有的卖,也不是固定的价格,有高有低。
百姓们为了省钱,大多也是买了布料和材料,回家自己量着尺寸做衣裳。
林初渔淡笑。
她是用了系统种棉花,直接加工成了成品棉被棉袄。
批量产的,肯定是差不多的。
虽说她发现了系统可以根据设计图加工。
但是当时时间有限,她哪有时间准备什么设计图。
再说了,穷人买棉袄主要还是为了防寒,她也省的麻烦,就采用了系统自定义的衣裳样式和码数做。
做好的棉袄全是统一的灰黑色,用棉花加工制成的布料耐脏耐磨。上到200斤壮汉,下到两岁幼童,也都有能穿的上的尺码。
思考了片刻之后,林初渔回答:“这些都是我按斤买回来的。买同一个样式的进货便宜。”
林初渔为了棉袄的样式一样,找了个理由。
又接着说的,“我拿回来也按斤数卖吧,这个给你们算90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