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中了!”
“王侍郎打中了!”
魏师傅首先发现了这个事实,也不管还有没有下一枪,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
柳树没问题,可惜,柳树上挂着的沙果,就没那么幸运了。
也不知道是王谧天生神枪手,还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总归是他的铅弹击中了沙果。
一个沙果应声落地,一个沙果歪歪斜斜的还勉强挂在柳树上,却也早就被打的皮开肉绽,黑黢黢一片。
“真的打中了!”
“我赢了!”
“阿迈,把钱都吐出来吧!”
王谧冲向柳树的那一个刹那,却没有忘记向何迈喊话,这厮为了赚钱,竟然敢买他输,简直是太不够哥们了!
何迈手里的钱袋子,应声落地。
输了!
他居然输了!
输的如此彻底!
小钱钱!
你就这样无情的离我而去!
然而,何迈还不必悲伤的太快,因为,目下还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人们都奔向了柳树,要和王侍郎一起来见识一下手枪真正的威力。
手枪的威力,确实巨大!
虽然这还只是王谧手工作坊做出来的半成品,但是,依然能够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你们快看!”
“铅子在这里!”
王谧没有听错,就在刚才,铅子窜出枪膛的那一刻,紧接着,下一个瞬间,他就接连听到了两声巨响。
第一声稍显沉闷,第二声,竟然有一种清脆,果断的意味。
一枪,两声!
没错!
与现代制式手枪不同,现代制式手枪,弹夹之中,多的可以带九发,甚至十发子弹。
支持连续击发。
但是,古代毕竟技术受限,就算王谧已经竭尽全力改造,但是,纯粹的火药击发型的手枪,也只能做到打一发,装填一发。
于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手枪中就只有一发铅弹。
一发铅弹,造成两次响动,那肯定不是落到沙果之后就迅速落地。
王谧的判断没有错,他爬上梯子,在沙果附近仔细寻找,很快就在悬挂沙果的柳树干上,找到了铅弹。
“哪里哪里?”
“稚远,给我看看!”
何迈踮起了脚尖,可怜他身量较小,即便是抻长了脖子,却依然还是看不清楚。
真是急坏了他。
此刻就显出了王谧的宽容大度了,这等重大发现,要是何氏兄弟找到的,他们肯定会吊足小王的胃口,磨磨蹭蹭不拿出来。
总是要得意洋洋的夸耀一番才算了结,可是,同样的情况,王谧就绝对不会这样做。
他大大方方的从梯子上跳下来,并且把挖出的铅子,交给了何迈。
“看看吧!”
“打进柳树干里了!”
王谧抬手指向面前的柳树干,但见,光溜溜的柳树干上端,竟然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大洞。
其位置,正在悬挂的沙果之后,毫无疑问,刚才那第二声响动,正是铅子敲击柳树干发出的!
“太厉害了!”
“稚远,手枪的威力,实在是不同寻常!”何迈手握着那打磨的十分光滑的铅子,发出了阵阵感叹。
铅子平滑,虽然很小,但还有几分重量,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何迈甚至可以感受到火药剧烈膨胀之后,推动铅子向外发出的那股陌生的力量!
小小的铅子之上,温热似乎还在。
在何迈的带领之下,众位工匠师傅也凑了过来,纷纷附和。尤其是将作大臣普超,更是对这样的事情,啧啧称奇。
“没想到,一颗铅子就可以打中两个目标!”
“实在是太神奇了!”普超抚须大笑,却又道:“王侍郎,这样看来,若是到了战场上,岂不是能一枪打中两个敌人?”
虽然普超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的推论却是基于现实来做的,而且,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年大臣的经济实用理念。
兵器嘛!
不管是平平常常的,还是神乎其神的,终究都是用来上阵杀敌的。
什么样的兵器是好兵器?
当然是能多杀敌人的!
这些日子,普超也看出来了,这手枪确实是个稀罕物,神奇的很,但是,对于这种精巧的兵器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仍然有质疑。
直到今天,看到这一枪穿两物的神迹,普超这才算是心服口服。
不服不行!
以往,不只是他,将作坊里的任何一位能工巧匠,谁也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
弓箭的特性,不管是不是当过兵的,大家都很熟悉。
因为有翎羽在箭杆之后跟随,当箭头刺入敌军的胸膛,箭杆之后的翎羽就会把整个弓箭留在中箭人的胸膛之中。
不可能全部穿出。
也就是说,一支箭,只能射中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打中两个目标。
可是,这枚手枪铅子,给了他希望!
王谧笑的有些尴尬,普超的表情是那样的热烈,充满了期待,让他颇有些不知所措。
他只得顿了顿,略显犹豫的说道:“理论上,是有这种可能。”
所谓理论上,当然就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王谧不能确定普超能不能听懂,但是,面对现在的情况,他也只能实事求是。
铅子不过是普通的子弹,相比现代内部装填火药的单发子弹,那威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一发子弹打中两个人这样的事情,在现代是可以发生的,但是在古代,很遗憾,王谧认为,这种可能性,确实只是理论上的。
但是,他又不想打击普超他们的积极性,以至于让他们对新生事物手枪产生质疑。
“理论上?”
普超听不懂理论是个什么意思,但是他却明白什么叫做理,什么叫做论,也就是说,一枪打中两个目标这样的事情,是可以讨论的。
“好!”
“好!”
“只要有这种可能就好!”
“稚远,这样的神器,一定要赶快推广起来,多多制作才行啊!”
王谧的杰出发明,很快就在将作坊里赢得了共鸣,出乎他的意料,将作坊里从上到下,竟没有人对他的发明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