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其他人,太史慈就好摆平多了。毕竟是张恒一手带出来的,太史慈虽然也想参战,但他更明白留守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至于兵马,此次除了关羽麾下的五万大军,以及徐荣带走的两万军队,其他部队张恒并不打算动用,全都留守徐州就行。最佳的副将人选,自然是原本身为泰山贼的孙观。此人算不上嫡系,但有太史慈压制,以及徐州群臣坐镇,应该也不会出问题。商议已定,第二日州府便传出了刘备的钧命。升太史慈为东海都尉,镇守徐州。至于原本的护军都尉,则是由张绣担任。与此同时,张飞也带着本部五千人,开拔出发前往兖州。同样是第二日,州府又张贴出了一张大大的告示,询问民众的意见。正如张恒所料,一经散播之后,立刻响应者云集。不过三五日,便有无数东海郡的百姓响应!开玩笑,其他地方打仗,都要强征百姓来运送粮草,你不答应都不行,而且还得自备干粮。如今州府允许我们自行决定去留,去的人更是管饭,还能减明年的赋税,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秋收刚过,田地也需要休养恢复地力,到春耕的这段时间反正无事可做,倒不如去出卖力气,也能为家中节省些粮食。抱着这种想法,百姓们在官府的组织下,短短数日便完成了集结。说是征集徐州百姓的意见,其实还是东海郡占了大部分。毕竟去年的百万黄巾,都被安置在了东海郡内,再加上商业的发达,致使周边百姓有往东海搬迁靠拢的趋势。如今徐州加上泰山郡,总人口近五百万。但仅东海一郡,便有两百万人,占了将近四成。十万大军出战,虽然只是短途,但运送粮草的民夫,没有三十万人也不行。这么些人,东海一郡的民力的确够用,但也不能仅用东海郡。在州府优厚的条件下,此次为大军运送粮草,已经不再是徭役,而是需要争抢名额的福利。民意汹涌之下,如果只选东海郡的百姓担任,势必被人说成不公。比百姓行动更快的,还是各地的官员。他们身在第一线,自然更明白百姓的需求。有聪慧精明的地方官,接到告示的第二天就闻出了味,立刻动身赶往州府。名义上是为民请命,但目的只有一个——此次押运民夫的名额,我必须要分一份!谁敢反对,还需问问我治下的数十万百姓答不答应!开玩笑,参与的人就能免除一年的田租,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百姓减轻了压力,就能活得轻松一些,自然就不会生事。待到来年吏部考核之时,他们也可以报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就成为了他们的政绩,将来要靠这玩意儿升迁的好吧!谁不让我治下的百姓参与,就是阻碍我的仕途。要参与徭役的百姓何止百万,但此战需要的民夫却只有那么点,僧多粥少之下,难免发生争抢的现象。开玩笑,你治下的百姓一心报国,难道我治下的百姓就无报国之心。此次押送粮草的名额,谁敢不分给我!一群打着为民请命旗号的地方官,玩了命地向州府劝谏,若是遇到了同行,当即化身祖安狂人,相互问候对方全家亲属。好几次,甚至差点上演了全武行。面对这种情况,荀彧等人被扰得不厌其烦,差点都没法专心处理公务。可这些人的说辞却一个比一个好听,自己根本无法反驳。闹到最后,连泰山太守王朗都赶了过来。这家伙虽然处事圆滑,但口气却不小,一张嘴就要十万名额,好悬没把荀彧等人给吓死。但王朗却坚决表示,十万民夫已经在路上了,州府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我管你作甚,反正这十万人的伙食和明年的赋税,你是免定了!无奈之下,荀彧和鲁肃一合计,只得把此事上报给了张恒。张恒却是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转呈给了刘备。可连荀彧都觉得为难的事情,刘备又怎么可能想出妥善处理的办法。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却终究没能想出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主意,便索性又将皮球踢给了政务府,要荀彧拿出一个策略。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难题又回到了荀彧头上。最后还是鲁肃提议,以路程远近来选取。离得近的,就多选一些。离得远的,就少选一些,或者索性不选。毕竟赶路也需要时间,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就在当地服徭役。解决办法抵达张恒案头之后,张恒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子敬此法虽然合理,却并不能服众。”“下官自然知道,却只能做到如此了。”鲁肃苦笑道。他当然知道,此结果一出,离得远的州郡势必不满。特别是泰山太守王朗,估计要骂街。但他也实在没招了。“人心为利动,不妨再赏赐一些,以安众心。”一听到赏赐二字,荀彧眼皮顿时狂跳起来。“子毅,马上要打仗了,州府可没钱!”张恒笑道:“没钱,咱们可以从其他地方着手嘛。比如,挑选人数越少的州郡,便象征性地免除一些明年的赋税,这样便皆大欢喜。”“不行,绝对不行。”荀彧立刻反对道,“自古徭役乃天经地义,先前押运粮草免税已是开了先河,却不能再退了。如此下去,地方必然得寸进尺,州府进项越来越少,今后遇到灾年,如何赈济?”倒不是荀彧抠门,相反他其实很大方,只是施政的理念不同而已。相比于随便给些小恩小惠,荀彧更倾向于将钱粮牢牢控制在州府手中。如此,遇到灾荒饥祸的年景,州府再全力救助,不至于闹出乱子。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张恒无法反对。“既然不能继续免税,那就赏赐些钱财吧。”张恒笑道。闻言,荀彧立刻没好气道:“没钱!”鲁肃也苦笑道:“长史此言差矣,近百万百姓,又非一两个人,州府如何赏赐,赏赐给谁?”被二人一通反驳,张恒也有些不满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来找我作甚!”“长史息怒,下官以为,不如让稍远些的郡县,减明年徭役之半。”张恒坚持要赏赐,荀彧坚持不能减税,鲁肃被夹在中间,便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好,就这么办。如此一来,便是谁也没有怨言了,文若以为如何?”张恒笑道。荀彧也点了点头,相比于赋税,减除些徭役还是没问题的。三人商议完毕之后,又给刘备呈报了一遍,此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又过了几日,州府再次张贴告示,将结果公之于众。这下,无论是捞到好处的郡县,还是被减免了徭役的地方,都勉强接受了这个结果。最关键的是,有了这次参与押运粮草被免除赋税的先河,今后此事便成了先例。有了利益,百姓自然愿意参与进来。又过了两日,都督府也拿出了几套合适的进军方略,最后由刘备拍板,选中了其中一套。随着钧命下达,休养了半坤年的徐州,宛若一个庞大的机器一般,开始缓缓运转了起来。这一运转,便再也停不下来,誓要将挡在前面的一切都碾得粉碎!至于之前那些反对的官员,这次可算是开了眼了。就算条件优厚,还是第一次见到百姓上赶着参加徭役的,当真是让他们大开眼界。特别是督察院的赵昱和崔琰,这才回过味来。虽说是征求百姓的意见,但张恒却是坑了他们一把,因为这压根不是一个对等的赌约。告示发下去,百姓若是响应者寥寥,张恒自然可以再施手段。但若是响应者云集,此事便就这么定下来了,谁也不敢再反对。什么,你不同意,那你和百万百姓去解释去……毕竟把名声给了自己,反对派就算知道自己被坑了,也只能咬着牙认了,也跟着一起为战争忙碌起来。就在所有人都全身心投入到战争筹备的时候,州府内却又发生了一些争议。至于原因,自然是当初刘备埋下的雷。民夫征调的问题解决后,刘备当即下令征调粮草,全军备战。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但到了任命将领的时候,争议又出现了。当群臣听到刘备要率军亲征的时候,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开玩笑,又不是生死存亡的大决战,选派一上将出征就行了,你凑什么热闹!万一出了问题,谁能付得起责任?这次不仅督察院反对,连荀彧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开口劝谏了两句。“主公乃一州之镇,千金贵体,岂可轻涉险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刀剑无眼,战场瞬息万变,万一有所损伤,便将无可挽回!”见荀彧都难得开口,反对的人更来劲了。赵昱拱手道:“荀令君所言甚是!我徐州大军向来战无不胜,又有长史临阵督战,兖州唾手可得,下官恳请主公坐镇后方,以安众心!”“下官附议!”崔琰也赶紧起身附和道。两个排头兵都表态了,一众人立刻也站了起来。最让刘备气愤的是,这么多反对的人里面,张恒竟赫然在列!子毅,你掺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