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七九一章 不同

4个月前 作者: 大苹果

app2();

在经历了不愉快的气氛之后,李徽最后的话让众人的心情好了起来。李徽要将北徐州四郡的太守全部举荐吴郡四族的首脑人物来担任,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这说明,李徽是真的希望给予南方大族以回报的。而且一下子便要举荐南方大族就任四位太守。其余的各家所跟随前来的人,李徽也说要举荐任命,择优而选。这对南方士族集团而言,将是一个重新崛起的新起点。

当然了,北徐州还并没有攻克,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句承诺。但很显然,所有人都明白,李徽不是空口虚言。

面对李徽的承诺,众人强自压抑激动的心情,表示要商议一番在作定夺。李徽自然也明白要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好好的想一想。

今日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李徽并非不肯任用南方大族之人,而是让他们明白,休想控制自己,从此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变得更加的务实。而不是还高高在上的认为他们高人一等,可以颐指气使。

显然,今日说的话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不过,双方的合作关系还是有益的。南方士族集团强大的财力物力是自己所需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固然是目标,也是未来的必须要走的路线。因为不能受制于他人。但在目前而言,南方大族的大量钱粮的支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来源。

再者,贫瘠的徐州的一些战略物资的产出无法和富庶的南方相比。布匹铁锭木料等这些战略物资的大量需求,目前还需要从南方采购。哪怕就算是公平交易,也还是需要建立贸易上的合作关系的。李徽可不想将南方大族从身边推开,将他们强大的资源和财力物力的优势弃之不顾。

不光是钱粮物资,人力也是李徽所需求。当然不是苦力劳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南方大族子弟。

南方大族几乎都有家学,无论主家还是旁系子弟,甚至自己这样的外姓之人,只要和大族有些关系,都能有入家学读书识字的机会的。自己在吴郡顾氏便是在家学读书。

所以,大家族之中,识字之人的比例要比普通人高百倍。普通人谁有机会去读书?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财供给?就算想学,也无去处。

这年头,读书识字的人可是少之又少,豆大的字不识一个的人比比皆是。李徽在徐州上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便是在许多事上,因为目不识丁的人太多,很多时候,自己都在对牛弹琴。说的事,要推行的政令都大打折扣。

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识字的人连公文命令都看不懂,还如何能够理解政令,推行政令?不读书的人,连基本的处置政务的能力也不具备,自然也行事。

当然,并非说不读书不识字的人一无是处,东府军中的绝大都是人都目不识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作战勇猛。毕竟在战场冲锋作战,拼的是体力和作战技能,以及勇气。这和读书识字关系不大。

但在其他的事上,特别是政务处置日常官署衙门的管理上,不识字的人是根本不能胜任的。作为地方上的主官或者衙署主事官员,更是需要读书识字明理,方可胜任。

徐州刺史所辖衙署和地方郡县衙署之中,缺少的便是这些人。说白了,李徽需要更多的读书识字受过教育的人来协助自己管理徐州,发布推行政令,解决徐州的问题。但这种人实在太少,要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李徽是希望从南方士族大量的子弟之中吸纳一些人为己所用。这些大族子弟虽非个个都是人才,但起码识字,读过书,且有一定的学识。因为这些人都是要参与中正评议,目标几乎都是要入仕的。即便其中也有良莠不齐的地方,也有许多是纨绔子弟,人品不端之人。但只需经过筛选和考核之后,这些人都是能够进入官署做事的。能够大大的提升整个徐州上下衙署处置政务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钱粮物资更重要,能够管理和治理地方的素质较高的人力的资源,是稀缺的资源。

鉴于种种原因的考量,李徽自不会同南方大族真的翻脸。将北徐州四郡的太守之职全部举荐南方大族人物来担任,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李徽之前便有的考虑。

这不仅仅是对南方大族的回报,同时也是因为这些边境之地需要的是处事老成,富有经验的人来任职。自己拿下的地盘,自然不可能由别人来指派官员,所以自己能够举荐的便是南方大族中的头面人物了。

而他们显然是极为合适的人选。比如吴郡陆氏兄弟,之前可是都在朝中任尚书的。因为被清算而免职,在为官经验上是足够胜任的。其他几名,也都是曾任职郡县官职的人物。即便是岳父顾惔,也是当过多年的郡丞和郡内史之职的,有着丰富的管理政务的经验。

当北徐州四郡被攻下之后,需要的便是他们为政的经验,能够稳定人心和局面。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也是李徽对南方大族的盘剥的另外一种方式。钱粮和人才,李徽都想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