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秋是在很久之后地一个偶然地机会里,才得知自己当日是被许多人神神叨叨、信誓旦旦地认定为是一个正在处于“被考察期”的准幸运儿的。
当然,如果考察失败的话,准幸运儿也就永远失去了转正地机会了,并且通常于一起失去的,还会有他的性命。
对于这一点,以张知秋在当时的历练,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了解并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有这么一些个让现代人感到稀奇古怪地“入世”历练的行为。
与现代信息社会不同,古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封闭社会”,人们的信息来源极其地匮乏,哪怕就是一本普通地启蒙书籍,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其珍贵地、足以改变人生地重大机遇。
在这种大环境与背景之下,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的视界必然地会非常地狭窄与局限,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他对那些自己所完全陌生地知识背景的理解与学习。
最为重要的是,因为见识的浅薄,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掌控会非常地薄弱,而这对于练武、或者是“修仙”这种需要极强自我控制力的事情来说,是非常地危险的。
举个例子,一个看过上百部岛国艺术片的人和一个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的人,哪怕是都没有经历过真枪实战,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之下,能够迅速地摆脱色情诱惑的,前者的几率一定要远大于后者。
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大多数的知识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获得,比如说大海的广阔、沙漠的雄奇,这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人来说都会通过影视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但是对于古人而言,去猜想一个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事物是力不从心的,也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进行“入世历练”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谓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然是有其实际地道理的,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地见闻,许多地知识你就根本无法理解。
不过,在当前地这个时候,张知秋却还是幸福地一无所知着,稀里糊涂地享受着这份莫名其妙的“福利”。
有些时候,无知也可以成为一种幸福,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地好运。
因为都达成了某种建立在自身经验之上的认知,是以无论是东山帮的大佬还是三道沟的耆老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
装聋作哑,顺其自然。
根据自身地经验、以及历来的传说,这应该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对于那些不妨碍自己事情的“蝼蚁”们,仙师是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
对于这一点,这些在“世俗间”高高在上的先天武者们也是有着切身地体会的,他们自己对于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和一般地武者们,在本质上与仙师看待他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由此可知,“经验主义”确实是会害死人的。
对于这一点的补充说明是,勇武舵的副舵主卢三泰,是在三个月后才和他的一众手下们集体“意外”的,所有人的尸体被大张旗鼓地运回到东山帮总舵后风光大葬,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当时张知秋的“天上人间”酒楼已然隆重开业,看着街上那些零落的尸体,他还大发了一阵感慨,大意是“人生如梦、充满意外”什么的。
当然,张大少的这番话毫不意外地传到了某些一直都对他非常关注地人们的耳中,然后他也陆续、分别地单独收获了n多个白眼。
事实上,迫于张知秋那莫须有“后台”的强大威慑,根本没有人敢于在任何两个人在场的时候说他的一句坏话,甚至在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说。
其实,事实的真相是,这些人们根本就连好话也是极少说的。
张知秋从此无论是在三道沟还是大东山县城,都处于一种神奇地“被无视”状态,无论他做出怎样惊世骇俗的神奇,都总是被所有的大佬们所无视。
这实在是一种听起来非常古怪与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最终却是就这么发生了:这些“所有地大佬们”,不但包括民间与官方,也囊括正道与**,甚至就是互为仇敌的两方势力,也不会因为另一方与张知秋结怨而对他进行拉拢。
换句话说,张知秋几乎是处于一种完全、彻底地“被无视”状态中。
但唯一的好处是,所有那些得罪了张知秋的人或者势力,总是在让张知秋感到生气之后,便很快地遭遇到了各种离奇古怪地天灾**而灰飞烟灭,这也让张知秋后来的脾气收敛了许多。
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受益最大的是现代地许多算计着或得罪着张知秋的人们,因为发生在大东山的事情越来越有些“神异”,始终尚且还不是那么腹黑的张知秋,在现代便也极大地收敛和控制了自己地脾气。
有些人,有些事,虽然的确是让人愤怒欲狂,但罪不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