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智能手机逐步在中国普及,联想、小米、HTC、苹果等各类手机品牌陆续出现,中国人使用手机的选择越来越多。而且,因为运营商的强力推广,这些智能手机价格亲民,性能都很不错,各大品牌开始商迅速占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2013年,这一年堪称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换代高峰期。在这一时期,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消费者对手机性能和功能的期望也在不断攀升。
同年,星箭特种玻璃公司,产业结构做出了局部调整,由技术部主任雷钟灵主导,开始投资研发蓝玻璃。这种玻璃主要应用于手机、相机镜头等光学设备领域,而随着科技产品的日益普及,其市场需求量呈现出极大的增长趋势。
当前,中低像素手机照相模组一般采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即在白玻璃上镀一层膜以反射红外线,但这种构造在拍照过程中容易产生色偏问题。
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的不断提高,800万像素及以上的摄像头逐渐成为高端手机的主流配置。消费者对手机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苛刻,他们渴望在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时能够获得更加清晰、逼真的画面。
在这种背景下,BSI背照式摄像头应运而生。这种摄像头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有效修正拍照过程中产生的色偏问题,同时还能显著改善CMOS感光度不足和像素杂质等问题,为高端手机的成像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BSI背照式摄像头一般配置有5枚光学镜片和一枚拥有4层镀膜的蓝玻璃滤光片。蓝玻璃滤光片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通过在蓝玻璃上镀一层膜来滤除红外线的,其原理是蓝玻璃本身可以吸收红外线,而镀层则负责反射红外线。正是这种独特的设计和功能,使得蓝玻璃滤光片成为高端手机摄像头不可或缺的关键元件之一。
蓝玻璃滤光片具有一系列卓越的光学特性。它主要用于消除红外光并对进入镜头的光线进行修正。它拥有较高的穿透率,能够精准地阻挡光谱落于640-650nm的光线。这种特性在光学仪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可以增加镜头的透光率,大大减少透光损失,并且能够有效防止杂散光干扰影像,从而使得最终成像的清晰度得到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蓝玻璃滤光片还对提升照片和视频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减少光线反射,增加进光量。
在一些高端手机的摄像头中,甚至采用了蓝宝石玻璃镜面。这种材料具有神奇的光学特性,它能够吸收更多的光源,进而提高视频的亮度,并且在优化自动白平衡和降噪技术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从材料角度来看,蓝玻璃滤光片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这种光学玻璃本身就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和耐久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的光学性能。而蓝宝石玻璃则更胜一筹,它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有效抵抗刮擦和撞击。这不仅延长了摄像头的使用寿命,还进一步提升了摄像头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蓝玻璃滤光片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适用于那些对透光率要求高且对反射率要求低的场景。比如在视讯镜头领域,它能够保证画面的清晰和明亮;在自动光学检测中,它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在各类光学仪器中,它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蓝宝石玻璃则凭借其高硬度和耐磨性,成为高端手机摄像头保护的理想材料,为摄像头抵御外界的损伤。
从本质上来说,蓝玻璃滤光片是一种利用散布在玻璃材料中的光吸收物质来控制入射光波长的光学元件。它具有独特的光学吸收特性,能够吸收部分可见光(长波长侧),同时允许从紫外到红外的很宽波段的其余光线通过,这种特性使得它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雷钟灵的带领下,星箭特种玻璃公司的技术部蓝玻璃研发小组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发历程。
小组成员们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投入到蓝玻璃的研发工作中。他们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无数次的实验,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蓝玻璃研发生产了出来。
当雷钟灵满怀激动地将蓝玻璃生产成功的消息告诉总经理雷鸣和技术部总工申瑞瑾时,二人的眼中立刻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他们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技术部,向蓝玻璃小组表达了最诚挚的祝贺和高度的赞赏。在他们看来,这个项目的研发难度极高,原本预计会遇到重重困难,没想到在雷钟灵和研发小组的努力下,蓝玻璃项目竟然如此顺利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然而,喜悦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技术总工申瑞瑾对蓝玻璃样品进行技术测试时,发现了重大问题。生产出来的蓝玻璃样品亮度不够,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的顶级水平。这一结果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大家刚刚燃起的热情。
星箭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秉持着老董事长定下的严格规矩。公司所研发生产的玻璃产品必须达到甚至超越市场顶尖水平,这是公司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的根本原则。老董事长一直强调,星箭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做到世界顶级,成为行业的标杆。面对蓝玻璃产品亮度不足这一严峻问题,雷钟灵并没有丝毫气馁。她深知,这是研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让星箭在蓝玻璃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于是,她带领技术部的蓝玻璃研发小组一头扎了进去,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改进工作中。
想要提高蓝玻璃亮度,就必须提高抛光技术,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隐藏着诸多技术难点的工艺环节。
以目前公司所掌握的实验技术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