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卿-李纬,因征辽有功,李世民则想要任命他为户部尚书。但房玄龄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却给了李纬一个“美髯公”的评语,言外之意是说他无真才实学。
而听到房玄龄这样的评语,李世民还是放弃了李纬,外放为洛州刺史。
可户部尚书这样的职位,不能没有人做啊,经过思虑后,李世民想到侯君集,他是以武入文的成功典范,那朕为什么不能在立一个呢?
找来找去,最后把目光放在了琅琊郡公-牛进达的身上,便令弘文殿传旨,晋牛进达为户部尚书,让他成为大唐的管家。
借到诏书后,牛进达还是很懵逼的,他少年从戎,一辈子都在行伍,不是中军大将,就一路总管,连刺史、都督的地方官都没做过,陛下让他做户部尚书,他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他只能找到老兄弟-秦琼、程知节,请他给自己出出主意,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回了这旨意,或者做好这个尚书。
秦琼和程知节都一致认为,圣旨接了就不能改,而且作为陛下的心腹,他们为陛下效力,自然责无旁贷,即便是再难也得想办法做到。
至于说怎么做,他们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去东宫找太子。户部的那两位侍郎-崔仁师、郑道,一个出身博陵崔氏,另一个是荥阳郑氏的子弟,都是精明强干之辈,他们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牛进达这个尚书,没有人支持,可是容易被算计的。
牛进达狐疑道:“那太子,就能让他们收起小心思了?”
崔仁师是武德初年的进士,受到陈叔达举荐担任史官,在朝近三十年了,一路风生水起,无大功,无大过,是典型熬年头,混资历上来的。这样的人,多心思缜密,工于心计,不是他们这些大老粗能比的,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着了人家的道。
郑道,郑妃的弟弟,荥阳郑氏的嫡房子弟,博学多才,屡任地方要职,是个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人。作为外戚,又有郑妃在宫中,可应该是户部尚书最佳的人选。可牛进达这一下就抢了人家的位置,可以说人还没到,便已经把他得罪了。
找太子就不一样了,高士廉曾经做过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原来是吏部尚书,现在户部的很多官员,都是二人在贞观初年选拔上来的,是他们用出来的。高士廉死了,长孙无忌是东宫的第一重臣,那这些官员会以谁马首是瞻呢?不言而喻!太子说一句话,顶牛进达在户部干三年。
至于说寻求东宫帮忙,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他们弟兄都是秦王府的旧将,是天子的嫡系,而且与东宫多有来往,太子平时也很礼敬他们,这点小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帮呢?
秦叔宝和程知节都知道,老牛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惜攀附权贵,也从不介入诸皇子之争。
可那是从前的就黄历了,现在太子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明日皇帝,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继位为君,那时候再靠过去,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现在表明态度,恰如其分。再犹豫下去,陛下那都得多想,牛进达是不是有别的企图了!
牛进达当然知道,两位老兄弟说的话,都是为他好,现在东宫如日中天,的确是没有任何悬念了,他也的确是该表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