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郊外-麦田边
身着布衣的李承乾与一位老汉相对而坐,从李秀手中接过两个酒葫芦,带给老汉一个。
“老哥,今年如此风景,不必担心粮食的问题了吧!”
美美饮了两口酒,老汉长出一口气:“是啊!今年丰收,朝廷又消减两成赋税,皇恩浩荡啊!”
不过,问题也有,就是常平仓收粮的价格,好几年都没变过了。守仓的老爷说,粮食太多了,朝廷的新仓还得几年能完成。
可谁家的粮食能一放放几年,放不住了,就得便宜卖了,价格要远远低于常平仓。哎,又是少挣了不少铜板。
哦,李承乾了然点头,李治跟他说过,朝廷在各道、州、县的仓,是分级修建的,从大向小修,以保证不会由县到道逆向撑破。
而关中的粮仓呢,比较特殊,因为有帝都的原因,州、县的粮仓也比其他地方大一些,所以修建的周期自然会更长。
以前啊,粮食永远都不够,仓里的粮食,永远都是兜兜转转的,能保证三成的仓储,便是不错的了!
现在呢,沟满瓢平,撑到暴啊!百姓也的确富了,已经在担心剩余的粮食不够,影响收入了,而不是粮食不够吃,饿死人。
“老哥,你放心吧!这朝廷收粮为储,赈灾、转运边境,多少粮食都是不够的。”
“所以啊,修仓的事,一定会抓紧的,你的粮食不会亏太多的。”
老汉点点头:“好吧,我听兄弟你的,先存着吧,看看那些官老爷怎么呢!”
..........
回城路上,李秀一脸耐人寻味之色,他是没想明白,即便陛下再亲民,也没要身体力行,出这一身汗。
而李承乾放下烟斗,打量了李秀一番笑道:“你很可靠、很忠诚、很努力,也很负责。”
“但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谦虚了,能干就要承认,这一点要与你父亲多学学!”
李秀很不错的,在千牛卫的年轻勋贵子弟中,算的上是翘楚,所以李承乾把他简拔出来,在御前当差。这人啊,年纪越大,越是好为人师,所以他愿意点拨一下李秀!
做皇帝也好,做官也罢,都不能偏听偏信。
贞观初年,先帝问魏征,人主怎么样叫明,如何是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