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256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

3个月前 作者: 坐望敬亭

白天进城吃喝玩乐了一天,陶玉书回到家里感到有些疲惫,洗了个澡准备睡觉。

可刚躺上床,便有一只手在她腰间作怪,陶玉书问:“你不累吗?”

听出妻子婉拒的潜台词,林朝阳轻轻的吻她一下,“我又不让你动。”

陶玉书杏目飞了他一眼,无奈的任由他施为,然后逐渐的被他带动,房间内响起婉转的幽咽声。

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晃动的床架也停了下来,只剩下男人运动过量后的喘息声。

陶玉书仰面躺在床上,吐气如兰,突然她侧身问道:“你今天怎么这么卖力?”

“你这话说的,我哪天不卖力?”

林朝阳看过去,侧身躺着的她,身体形成了一道完美的S型曲线。

结婚几年时间,陶玉书的身上已经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女人的韵味。

他说着话,手轻轻的抚在那S型曲线的顶点,“妈她们和你说了没?”

陶玉书知道丈夫说的是什么事,“他们都商量好了。”

“他们也是着急抱孙子。”林朝阳脸色温柔的看着她,说:“你刚参加工作,生孩子肯定要牵扯精力。不过没关系,咱生个孩子就扔给他们养。”

陶玉书心知丈夫是在宽慰她,她面露娇嗔,“你说的我好像只想工作,不想要孩子一样。”

“那巧了。既然夫人也想要孩子,不如咱们就造一个吧。”

他一个饿虎扑食将陶玉书压在身下,这几年的乳胶套套他早就戴够了,今晚他要赤膊上阵,杀她个片甲不留。

昨天是《牧马人》在燕京地区上映的第三天,也是电影上映后经历的第一个周末。

现在人们的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看电影是最主流的娱乐方式之一,每到周末电影院总是人满为患。如果说上映前两年是《牧马人》口碑的酝酿期的话,那么昨天这个周末就是电影的口碑大爆发。

首都电影院从早到晚一共放了11场电影,除了早上最早一场的电影没有满员之外,其他的场次均是爆满,连红票都被一扫而空。

《牧马人》在首都电影院的热映并不是孤例,这一天在燕京各区的各个电影院都是如此。

临近年终岁尾,老百姓的观影热情本来就高,《牧马人》原著的读者基础深厚,又有谢靳这样的名导加持,质量过硬,短短几天之内便在观众群体当中形成了一股观影潮流。

如今这时候没有互联网,电影的口碑传播基本就是靠报刊宣传和观众的口耳相传。

电影才刚上映几天,报刊的宣传效果还看不出来,但随着这个周末看过电影的观众们的自发宣传,《牧马人》的火爆之势已经初见苗头。

这天一早林朝阳上班的时候便听见有同事在讨论这部电影,有几个同事还凑过来跟他这个原著兼编剧打听电影的一些情况。

“朝阳,电影里的男女主角选的可真好,尤其是那个男主角,是叫朱时茂吧?以前都不知道,这个演员演的可真好,以后肯定能成电影明星。”

问这话的基本都是女同事,朱时茂的长相对于这帮女同志来说确实很有杀伤力,尤其是对中年妇女这一块,他那种略显英武、粗糙的帅气简直就是核弹。

男主角讨论的人不少,女主角也有人关注,导演、剧本、拍摄……因为有林朝阳这么个“内部人物”,让大家有了充足的了解《牧马人》台前幕后的便利。

只可惜林朝阳对于电影的参与最多的也只是剧本阶段,面对众人层出不穷的问题只能疲于应付,最后不得不跟涂满生换了个岗位,跑到书库里躲清静。

午饭过后,他收到了一封沪上的来信,寄信人是《收获》的李小琳。

11月份的时候陆遥来京改稿,出版社对于修改后的稿件很满意,但还是想先发表小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再出版。

林朝阳便向《收获》推荐了他这部小说,上个月月中,中国青年出版社已经代陆遥将稿子寄给了《收获》。

经过编辑部的审阅,已经决定发表这部小说。

陆遥这件事只是个引子,李小琳写信来的目的还是为了约稿。

距离林朝阳上一部小说《父母爱情》在《收获》发表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了,这两年时间里,林朝阳陆续发表了《赖子的夏天》《梵高之死》《棋圣》等诸多小说。每一部的影响力都冠绝一时,也让林朝阳的名声在近两年里水涨船高,错失了林朝阳这么多部小说,对于《收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林朝阳的新小说正在写,他现在也是老油条了,对于这帮编辑的恭维和人情话早已免疫,绝不会在小说没有写完的情况下对他们做出任何承诺,所以他只是在回信里跟李小琳提了有一部正在写的小说,其余的只字未提。

下班后,他将给李小琳的回信投出去,骑上自行车回了家。

他回来的时候陶玉书也刚下班回到家里,她已经把饭做上了,等待的功夫陶玉书在翻着报纸。

“诶,晚报上报道了《牧马人》热映的情况,还把朱时茂和丛珊好一顿夸,说这两个演员是明日之星。”

电影受欢迎,直接受益者就是演员,其次是导演,至于编剧,除了业界会关注,一般的观众和媒体是少有关注的。

“他们俩确实演的不错,也符合人物,这回要出大名了。”

两人说着话,互相搭着手开始做菜。

晚饭过后,陶玉书打开电视刚看了没一会儿,便被林朝阳拽进了卧室。

如此良宵,岂能虚度?

燕京市西城区石头胡同61号院,这里曾是前清京剧三鼎甲之一老生余三胜的故居,七十年代作为宿舍被分配给了燕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和燕京市工人俱乐部三家单位的职工居住。

这些年下来,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三进四合院已经住进了15户人家。

傍晚时分,冬天院子里的水龙头都是长流水,秦肖玉接了一盆冷水准备兑点炉子上的热水回屋洗菜,正巧碰上邻居也来接水。

邻居是工人俱乐部的职工,虽说是一个院里住的,但毕竟不是一个单位的,平时交流并不多,也就是见面打了个招呼,闲话两句的交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