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觉得他今天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涨见识的。
前两天他去李拓家参加聚会,同样是听人讲他没听过的知识,李拓家那些人讲的也不是不好,但总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而他听林朝阳聊天,虽然仅仅只是谈个涮肉的吃法,却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从容感觉,让人感觉很舒服,也很信服。
最关键的是,人家能讲出一番别样的趣味来。
他觉得祝伟那天说的话很对,听朝阳老师讲课果然是涨见识。
“行了。你就别掉书袋了,肉还在锅里呢!”一旁的陶玉书提醒道。
“忘了忘了,都老了。”林朝阳连忙伸出筷子去夹锅里的肉。
于华看着这样的画面不禁会心一笑,这样的生活情趣真叫人羡慕啊!
“我听说那天祝伟还带去你跟李拓他们聚会了?”陶玉书问于华。
“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学了不少东西。大家还聊到朝阳老师了,说您厨艺好、学问高,就是最近太忙了,没好意思打扰您。”
“他们还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
于华心知李拓那群人与林朝阳的关系很好,这句调侃透着好朋友间的亲昵。
外面风声呼啸,桌上的铜锅汤水翻涌,氤氲的水气升腾,于华一边听着林朝阳聊天,一边筷子也没停,羊肉一口接一口的吃。
听朝阳老师说,这涮羊肉讲究的是一清二白,清是清汤锅,白指的是白瓷盘,现切的羊肉一片片码在盘子上,并且肉片下锅,盘里不能留下一滴血水。装盘的时候怎么白,吃完还是怎么白。
饭吃到一半,饭前切好的羊肉都吃完了,林朝阳又去切了一盘肉来。
于华见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羊肉被林朝阳切好放在盘子里,他缓缓将盘子垂直立起,那羊肉果然粘在盘子上,没有一片脱落。
然后他又将一盘子肉下到锅里,盘子上依旧白亮如初。于华看了都想拍手,有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能做到这种效果不仅得肉好、刀工好,关键是羊肉冻的时候也得刚刚好。
“你们先吃吧,我再切点肉。”
林朝阳说了一句,又去切肉,于华有些不好意思下筷子。
陶玉书面带笑容对他说道:“没事,吃吧。在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你看那个……”
于华顺着陶玉书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陶玉墨腮帮子鼓鼓,筷子仍夹个不停,刚下到锅里的一盘肉,这会儿已经被她消灭的七七八八了。
见此情景,于华心中不觉轻松下来。
吃饭这件事,不仅与饭菜的美味程度有关,也与心情有关。
从到林朝阳家来,于华从最开始的紧张拘束到最后逐渐放松惬意,连带着食量都比平时大了不少。
当然,这一点他认为也与羊肉的美味有很大关系。
晚饭过后,他又待了一会儿,才向林朝阳夫妻俩提出告辞。
出门才发现,外面已经下雪了。
林朝阳夫妻俩将他送出院门,于华走出二十多米,回过头隐约还能借着微弱的光线看见夫妻俩在院门口的身影,这种受人重视的感觉让他心里热乎乎的。
出了胡同,街上路灯亮着,风吹着雪花,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变成了千丝万缕的银线。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于华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林朝阳说的那句话。
风、雪、浪、霞,齐了!
真是毕生难忘的体验啊!83年的最后几天,小说写完已经寄给《花城》了,林朝阳无事一身轻,趁着离过年还有几天,他将精力都放在了采购物资上。
上个月明报出版社的版税结算,外汇结算让林朝阳手中多了好大一笔侨汇券,光是作为日用,可能几年都用不完。
腊月二十六这天下午,他在西单商场二楼的华侨商店大采购了一番,雇了一辆三轮车帮他拉着东西来到燕大。
来到朗润湖公寓下,林朝阳搬着东西上楼,刚走到门口就碰见陶玉成提着包正开门,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大哥,干嘛去?”
“今年带孩子回你嫂子娘家过年。”
陶玉成说了一句,退回了屋里,林朝阳进来将东西放下。
“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陶母看着林朝阳放在地下的东西忍不住问。
“楼下还有呢。”
陶母摆摆手,“别搬了,过年就我们老两口在家,吃不了这么多东西。”
“没事。这些东西不怕放,几个月也没问题。正好大哥要去云南,也能派上用场。”
林朝阳又和陶玉成下楼搬了一趟,他采购的年货五花八门,烟酒糖茶应有尽有,确实都不怕放,他对陶玉成说:“大哥你挑点拿走。”
陶玉成连忙道:“不合适,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不挑,那我给你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