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26章 乌孙覆灭

1个月前 作者: 推塔天王

圻平定楼兰之后,距离不远的且末、小宛两国见风转舵,未做丝毫抵抗,便归顺了华朝。

这两国本就地处偏远,国力孱弱,面对华朝强大的军事压力,选择归顺无疑是明智之举。华朝也顺势而为,设立了且末、小宛两县,由各自的国王担任县长,归属于新建的楼兰郡管辖。

此举不仅巩固了华朝在楼兰周边地区的统治地位,还恰好成为了华朝八一国庆节的献礼,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随着地方政务的平稳过渡,接收吏治的华朝官员与地方城防军、巡捕队陆续抵达,开始接手且末、小宛两地的治理工作。吕布等人率领的主力部队则并未停歇,他们继续向西挺进,穿越且末、小宛,直指精绝国境。

精绝国,一个位于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城邦,城小人稀,人口不过万余,兵力更是不足千人。国王早逝后,留下年幼的子嗣和一位王后——娜依莎。娜依莎以精绝女王的身份,毅然挑起了治理国家的重担。然而,面对华朝四万大军的压境,她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深知力量悬殊。

手下的将领们,无论是都尉还是将军,都纷纷劝说她放弃抵抗,开城投降。他们深知,以精绝国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华朝相抗衡。加之楼兰国王且末延负隅顽抗被公审处斩的消息传来,娜依莎更加明白,抵抗只会带来无谓的牺牲。

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以及精绝城中的无辜百姓,娜依莎最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她打开城门,迎接华朝的军队,从而保留了精绝一脉。华朝也并未为难她,反而任命她为精绝县的县长,暂时归属于楼兰郡管理。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华朝的宽容与大度,也体现了其对西域各国的怀柔政策。

楼兰国王且末延的悲惨结局,成为了西域各国君主心中的警钟。他们深知,与华朝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纷纷选择了望风而降。

无论是精绝女王娜依莎,还是戎卢、拘弥、渠勒、于寘、皮山等国的君主,都明智地选择了归附于华朝,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牺牲。

这些君主中,虽然不乏对失去王位感到不甘之人,但华朝军队在楼兰首都驩泥城下展示的火炮威力,以及城破国亡后可能面临的斩首命运,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屈服。

他们明白,只有归附于华朝,才能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也才能享受华朝带来的和平与繁荣。

这些国家都全部归附后,华朝在于寘设立了新的郡治,管辖于寘、拘弥、渠勒、精绝、皮山等县。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扩大了华朝的疆域,也彰显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华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其威名也远播四方。

然而,随着冬季的来临,昆仑山周边开始飘雪,天气逐渐转寒。吕布等人深知,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继续行军,不仅士兵们会饱受严寒之苦,后勤补给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因此,他们决定暂停前进,驻扎在于寘,等待明年天气转暖,同时也等待后续的后勤粮草补给。

西域这些小国,由于资源有限,无法为华军提供足够的粮草支持。好在华朝拥有先进的工业技术,能够将食物进行压缩包装,甚至制成了即食罐头。

这些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便于携带和保存,大大节省了后勤运输的压力,确保了吕布等人率领的南路大军能够持续作战。

在劳动力方面,随着西域各国的解放,大量的奴隶和百姓获得了自由。他们深知华朝带来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因此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在给予粮食和工资的情况下,他们很乐意为华军提供劳务。这些劳动力不仅为华军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运送物资,还帮助华军修建营寨,进一步提升了华军的冬季居住条件。

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后勤的充足保障,使得吕布率领的南路大军在西域的征程中势如破竹、无往不胜。他们不仅成功平定了楼兰、且末、小宛等国,还顺利接收了精绝、戎卢、拘弥、渠勒、于寘、皮山等县。这些胜利不仅彰显了华朝的军事实力,也为其在西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然而,在另一路战场上,高顺、乐进率领的北路军却遭遇了一些的挑战。当他们离开秦海,途经龟兹、姑墨时,虽然顺利迫使温宿、尉头两国投降,但在北上直逼乌孙国首都赤谷城后,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乌孙,作为西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国力雄厚、军事强大。国王乌昊靡更是雄心勃勃、不甘屈服于华朝。他决心保卫自己的基业,即使战败逃亡,也不愿向华朝称臣。

为了抵抗华朝的入侵,他下令征召全国青壮年,组成了十万步兵,坚守赤谷城。同时,他还亲率三万骑兵,在赤谷城外进行游击作战。

乌昊靡听说过华朝火炮和步枪巨大的威力,因此决定采用消耗战术。他利用赤谷城的地形优势,拖住华军主力;同时,通过游击、夜袭和破坏华军后勤线路等手段,削弱华军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向西边的大宛、大月氏、康居等国发出了求援信,希望他们能够派兵援助乌孙。

然而,华军行动过于迅速,大月氏、康居等国尚未作出决定,华军就已经兵临赤谷城下。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困境,乌昊靡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抵抗华军的进攻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