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72章 开万世之太平!

2个月前 作者: 君临天下和女帝

朱允熥三问杨士奇杨荣早就成为天下美谈。

士林中传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三殿下让回话。

可不少人更期待朱允熥问话,因为这代表着他要重用你!

黄淮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低头认真思忖,结合自己在银行的经历,片刻便组织好了语言:

“殿下,下官以为,大明朝开国至今,皇上最大的手笔便是编造鱼鳞图册和黄册。”

“洪武十四年命国子监生武淳等人行走天下,洪武二十四年才编纂完成!”

“若是微臣下去征税,务必严格按照鱼鳞图册征收。若有投寄和兼并之事,该上奏上奏,该退田退田,该罢免罢免。”

“总之,征税乃是国之根本,不可法外有情!”

朱允熥点点头:“还有么?”

“有!”黄淮认真说道:“下官在银行工作,银行储蓄之后都会给四联凭证,如今商税司纳税后也会给完税证明。”

“农税更是根本,国朝对商人尚且如此用心,对六千万农民的利益又怎么能够熟视无睹呢?”

“故而,微臣觉得,在纳粮之后,官府应该出具纳粮凭证,本人留存,官府,布政使和户部各一份!”

“微臣觉得,此法加上殿下废除苛捐杂税,兴修水利,百姓感恩于此,说不定会高高兴兴前来纳粮!”

“惠利万民,与国无损!”

“完税的凭证也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就算印上六万万份,也花不了多少钱。”

“此乃微臣浅见,还请殿下明察。”

朱允熥深深看着他,“杨士奇来时,我问了他一些问题,他三次才通过我的考验!”

“杨荣也是三次。”“可唯独你,一次便让我觉得满意。”

黄淮急忙看向杨士奇,只见他杨士奇彬彬有礼看向他,笑容中充满肯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殿下,下官觉得两位主事大人他们做的都是从无到有之事,银行之前从未有过先例,而农业贷款唯有王安石之青苗法一例,还被败坏的干净!”

“两位主事乃是破天荒之人!可征税纳粮在大明早已进行二十四年,些许苛政弊端下官早已调查清楚,只需对症下药便可,再加上背靠银行,近水楼台先得月,学到不少主事大人总结的新知识!”

“所以才能一次通过殿下考验!”

“如此,证明不了我比两位主事大人强。相反,我对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下官身在银行,知晓兹事体大,若是自己上手,未必能运转顺畅!”

“杨士奇杨荣,皇上称之为大明之房杜,姚宋,微臣自愧不如!”

“哈哈哈!”杨士奇哈哈大笑,“黄大人,快别夸了,我都快骄傲了。”

“我这点微末道行可无法和殿下相比!”

“黄子澄之辈自诩清流,希望框君辅国,致君父于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可所作所为无不彰显迂腐二字,所说也不免清谈狂论!”

“尧舜之君乃是天成,又何必他们孜孜以求呢!”

杨士奇对着朱允熥深深鞠躬,黄淮肯定说道:“殿下爱民如子,乃尧舜之主也。”

听见别人这么夸赞,朱允熥毫无变化,伸手压压示意可以了,“说说纳粮的事情。”

“黄淮,你说的很好,但是有一点瑕疵,不够稳重。”

“还请殿下明示。”

“现如今的大明百姓都是文盲,很多人根本就不识字,若是地方官胡乱开具完税证明,二一添作五,你又能如何?”“商人和农民,有这方面的不同,故而也需变通。”

“这...”黄淮真的没有想到。

“还请殿下明示!”

“户部要将凭证的其他内容写好,上面留下空格,在纳粮的时候只需要将姓名和纳粮数目填上去变好,其他的,不用农民管!”

黄淮恍然大悟:“这是...朝廷和农民之间的契约?”

“诶,意思差不多!”

“大多数百姓纳粮只是一两斛,难道他们连自己的姓名和十以内的数字都不认识么?”

“稳重一点,就算不认识,今年过后他们知道纳粮与这些息息相关,难道不会去学么?”

“学会之后,地方官还敢随意糊弄他们么?”

“殿下英明!!”黄淮激动下跪,“此举,可开万世之太平!”

杨士奇同样跪地,“此举将会将六千万百姓之心争取到朝廷这边,于国有利,于民有利,真乃两全之策。”

朱允熥不动声色,“说的好听不如做的好看。”

“黄淮,若是我派你去镇江征税,你敢么?”

“敢!”黄淮斩钉截铁说道,“微臣知道,开国之初江夏侯周德兴被封到了镇江,不少人将土地投寄到他名下,可微臣不在乎!”

“他身为勋贵,与国同休,本应该顺应国政,匡扶大明!可兼并土地,这是在挖大明的墙角!”

“天理难容!皇上难容!百姓难容!”

朱允熥眼中满是欣赏,黄淮,朱高炽手下不逊色三杨的人物,有一方面更大名鼎鼎。

杨士奇因为当了二十年内阁首辅而自豪。而黄淮,是大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我现在就向皇爷爷请旨。”

“那下官现在就回家,恭迎天使!”

“....”

“刚夸了你几句你就飘了,说了多少次了,要稳重!你现在应该前去银行,将自己手中未完成的事情交接,若是银行出了问题,你就算把周德兴家给抄了我都算你玩忽职守!”

“哦?”黄淮挠挠后脑勺,“微臣惭愧。”

他被赋予重任,心情激动下难以自已。

可朱允熥竟毫不动容,决定完一件大事之后依旧能完善的想到细枝末节!

人言三殿下稳重当先,慎重在后,凡事三思而后三思,后三思而行,行前复三思!

果然名不虚传!

这特么太稳了!

乾清宫。

朱元璋拿着朱允熥的奏折哈哈大笑:“好!”

他看到旁边无人倾述只好对宋和说:“宋和,你看到没有!”

“熥儿手下,哪来的这么多干才啊?”

“这黄淮,身为一个银行小吏,就有如此眼光和豪言壮志!”

“咱当初说唯下之臣,杨士奇杨荣算半个,咱再加一句,他也算半个!”“好一个熥儿啊。”

“比咱有福,也比咱有能耐!”

“与他相比,允炆便差了太多,黄子澄齐泰李贯,这些人那个能比得上黄淮?”

“他还动不动去拉拢傅友德和杨靖他们!”

“咱算是发现了,只有和百姓接触的人才能培养成真正的干才。”

“咱的淮西子弟哪个不是这样?李善长,杨宪,各个出身卑微,他们人品虽然为人不齿,可真的有本事!”

“例如黄子澄之流,读了几篇高头讲章,便指点江山社稷,指望他们能干成什么事?”

“允炆,他不懂这个道理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