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又来了。
官场上流行两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三殿下叫回话。
问题绝对相当难。
但这也代表一飞冲天的机遇。杨士奇回答上来了,现在是正三品的银行主事。黄淮回答的非常好,镇江巡按立下大功,如今是正七品归化知县,配合傅友德推广青贮,那地方一穷二白,更容易出成绩。
真正的简在君心之人。
杨溥金幼孜骆士廉三人急忙站起,神色肃立,宛如接受审判一般。
“提问,若你为一地县令,如何防治蝗虫灾害。”
蝗虫?
听到这两个字三人登时头皮发麻,古往今来最可怕的大灾就是蝗灾,所过之处真的是寸草不生。
朱允熥首先将目光放在骆士廉身上,骆士廉思忖片刻回到:“三殿下,按照经验,久旱必蝗,学生以为可提前做好救灾准备,在土地周边挖掘沟壑,放置杂草,等蝗虫一起先用篝火吸引,而后趁大规模聚集时点火焚烧。”
“最后开仓放粮,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说完之后,他目光中满是憧憬,这是他紧急情况下能想出来的最好方法。
可朱允熥目光平淡,除了轻轻颔首之外便再无其他反应。
“金幼孜,你呢?”
“三殿下,学生以为在防治蝗灾之后还应注重复耕,若是学生为一地知县,那便上奏祈求银行派出专员前往灾区,将种粮农具贷款给百姓,蝗灾过后还可播种,如此百姓秋天便可恢复生机,不必朝廷继续赈济。”
不少官员听闻点头认可,常在应天待着的他们非常清楚,银行确实威力无穷!
可朱允熥依旧不为所动,只是淡淡一笑便看向杨溥:“要是你呢?”“三殿下,学生也只能在幼孜兄建议上补充一二,赈灾的最好方法便是殿下提出的以工代赈,依靠赈济挖掘沟壑,大修水利,如此复耕之后便可获得丰收,不止不需朝廷赈济,甚至还可能足额上交秋税。”
刘三吾轻抚胡须叹道:“经由逻辑推理选出来的新科进士果然厉害,三人互相补充,这封防治蝗灾之策已经十分完善。”
周观政同样颔首点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杨司务,你经历过殿下的提问,觉得他们的回答如何?”
“一般!”杨士奇口中淡淡吐出两个字。
这还一般?
果然,朱允熥嘴角挑起一丝笑容,“去司农寺吧,好好学,这个问题我还会再问你们的。”
说完后他便转身离去。
杨溥三人对视一眼,顿时感觉到一丝挫败,这...
这已经是他们所能想到最全面的了,居然不合格?
朱允熥离去,琼林宴便散去了。
翌日,杨溥顶着两个黑眼圈走到门外,看到金幼孜同样如此,不由得相视一笑。
“幼孜兄,你也想了一夜?”
“对。”
“想出啥了么?”
“完全没有。”两人并肩下楼,却见洪三挑着扁担在门口等着,看见两人急忙迎了上去,“先生,杨大人来了。”
“哪个杨大人?”“银行司务杨士奇啊。”
两人慌忙出去迎接,却见杨士奇坐在凉亭中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两人急忙道歉:“杨大人,学生来迟了。”
“无碍,我也正看的入迷呢!”
“三殿下虽不耻司马光的为人,但却最喜欢看资治通鉴,宋本的原版已经翻烂了,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朱笔批注,最后送给我了。”
“殿下勤学好问,令人佩服。”
杨士奇看着两人大大黑眼圈噗嗤一乐,“昨天想了一晚上啊?”
“说来惭愧,想了一晚上都不知道到底缺什么了?幼孜兄甚至连房玄龄杜如晦列传都翻阅了,可还是苦无所获,杨大人可否指点迷津?”
“很简单,太不稳重了。”
稳重?
杨士奇继续说道:“一件事情有起因,经过,结果和后续,你们的答案缺了整整一块!”
缺了一块?
杨溥苦思冥想,忽然恍然大悟。
可,这真的有可能么?
“走吧。殿下已经给你们安排好房子了。你的书童挺贴心的,给你们早早的去户部报备,而后领了几个仆从回来。”
“三年后有了新科进士,这些仆从就要还回去了啊。”
“学生明白。”两人点头说道。
两人的房子就在恢弘的吴王府旁边,杨士奇将其安顿妥当后便离开了。杨溥二人吃了顿饭,和骆士廉汇合前往司农寺。
明代并无司农寺单独衙署,他早已合并户部办公,司农寺卿只是户部的一个主事而已。三人来到衙门后,司农寺卿白英早已在门口翘首以待,杨溥三人急忙行礼:“大人!”
白英看见三人也是欣喜难耐,“前日喜鹊叽叽喳喳的在房顶上叫了一天,结果三殿下就来了,还将进士及第也派到了这里,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
“别这么陌生,我不过是个户部主事,你们观政结束后也许就会成为翰林院的五品官,那不比我强得多?”
“衙门里的同僚今日都没有来上班,容我日后我再给你介绍。”
“三殿下已经把任务都告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