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写的什么?”
“当初皇爷爷在征服辽东纳哈出时试行海运,将一个千户所从山东跨海直接送到辽东,以此威胁纳哈出后背,逼他投降。可后来海运损失太大,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皇爷爷便下旨罢停海运。”
“郑和的奏折便是针对海运提出。”
“哦?”朱元璋从龙椅上起身,眼中掠过一抹复杂,“说来听听。”
他自然知道海运方便,可是...
朱允熥朗声说道:“其一,海运将士可以和近海岛上居民开展互市,如此岛上居民定然会心向大明,不会随意攻击,甚至还可以此作为防线,监视倭寇的行踪。”
“其二,浙江一代暗礁众多,来往船只不慎触礁沉没者众多。他提议在鼓浪屿一代建立一座方圆一百丈,高三十丈的土山,在上面修筑碉堡,若有船只便举火示警,提醒过往船只避让。”
“其三,吴越王钱缪修建之捍海大堤大多已经破旧,如今杭州沿海已成滩涂,朝廷应该拨款重新修建,还需专门修建海门到盐城这段捍海大堤,如此便会多出千里良田,海船也可靠岸行走,不必担心风浪太大搁浅。”
“其四,沙门岛和朝鲜境内之金山岛为倭寇盘踞之地,理应下旨晓谕登州卫和朝鲜将其消灭!如此,从杭州到直沽一路便会通畅,只需要开凿通州到直沽的运河,海运粮食便可直抵通州仓。”
茹嫦听罢后出班说道:“皇上,微臣以为,郑和此法却为良策,之前海运之粮大多都是在浙江和山东飘没,若解决这个问题,重开海运未曾不可。”
高文言道:“皇上,不是微臣抱怨。”
“在银行成立商税改革之后,如今运河船只过多,特别容易堵塞,特别是在夏粮秋粮上交之际,整条运河万舟齐发,甚至有纤夫活活累死的经历。”
“微臣以为运河之承载能力已到极限,海运之策乃是良法。”
周观政也颔首称是,“只是需要派遣一清廉之臣总督海运,方可放心。”
“臣附议!”杨士奇出列应和。
朱元璋也颇为满意,整整龙袍说道:“条条合理,见解比廖永安也差不了太多!熥儿手下果然都是人才,咱之前还真是小看了这个郑和。”
“先有宋和,后有郑和,和字一家出人才啊。”
“哈哈哈!”“海运之事等平了安南再说。准廖升,戚宁,郑和统帅海船出击!”
“茹嫦,从备倭军中选出一万五千人马,对了,戚宁手下的登州卫一定要调过来,成立镇海都指挥使司。廖升任指挥使,戚宁任副指挥使。郑和本来同傅友德出击立下大功,此次加封指挥佥事。”
“臣遵旨!”
茹嫦之前为了暗中帮助朱允熥便整训了一番备倭军,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熥儿,你之前调走了龙江造船厂的资料,对咱大明的水师家底非常了解,水师战船的配备就由你来做,咱相信你!”
“着令吴王朱允熥兼任镇海总兵,钦此!”
“孙儿领旨。”
“加封辅国公王弼为广西总兵,统帅广西狼兵从镇南关出击。”
“微臣遵旨!”
王弼对着冯胜挑挑眉,那意思是,蓝玉不在,该由他发威了。
结果...
“加封宋国公冯胜为西南提督宗制,负责统合两军进攻,为奢香夫人和戚宁他们做好掩护!”
“微臣遵旨!”
冯胜揶揄的看了他一眼,表情满是嘚瑟,看到没有,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
王弼陡然气势一衰!
“皇爷爷,进攻安南和北伐草原毕竟不同,若我明军之装备一成不变,未免不太稳重。”
听到这句话,冯胜也郁闷了,当他还沉寂在宏伟的战略构想之时,朱允熥却极其平淡的翻了一页,这就是差距啊。王弼瞬间又嘚瑟起来,年将弱冠非童子,行不成名岂丈夫!
总有能制你的人!
奢香夫人言道:“皇上,微臣附议。南方空气闷热,若穿上棉甲行军不便,更容易上火生病,微臣建议换装藤甲,此物乃南蛮兵之创造,重量轻巧,防御力惊人,更对凫水有利。”
“嗯,准了!让士兵换装藤甲就是,着令兵仗局准备。”
“还有其他的么?”
奢香夫人摇摇头,朱元璋随后看向朱允熥,听的他说道:“皇爷爷,换装藤甲是必须的,只是这还远远不够。”
“其一,南方多虫,各军需要在惠民药局领上足够的药材以防万一。”
他拿出一个奏折,“孙儿查过了,安南入侵前宋之时,前宋从开封调兵南下,在途经树林时被毒虫所咬,死者无算,此不可不察。”
“其二,南方丛林众多,不适合北方高头大马行动!故而骑兵部队需要换乘四川云南等地的矮马。”
“此马身材虽小,可耐力极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诸葛亮那会若有此物,也不必费尽心思发明什么木牛流马了。”
奢香夫人这才如梦初醒:“对对,皇上,微臣在云南来的商队中也见过这种马,却如三殿下所说。”
她看向朱允熥的眼中满是惊奇,她见过都没想起来,可远在千里外的朱允熥却知道!
“准!着令四川云南二地按照市价收集矮马,不可因此扰乱百姓。”
“其三,我明军之单兵装备,孙儿都已制定妥当。草帽一顶,藤甲一副,高腰鞋两双。”
“之所以用高腰鞋,是要避免被南方丛林中的荆棘划伤。”
冯胜:....
王弼:....
他们两人还能说什么?“挎包一个,方形雨布一张,水壶一个,烙饼两张,下火药解毒药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