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这样说,老朱的兴趣也是更大了。
“你快细细说来听听?”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于奏章也并非完全没有任何分级管理。
其实还是有的。
比如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但这些一般来说,都只用于军国大事,传递特别紧急的军情传递。
这种紧急奏章送入京城,第一时间就会送到皇帝案前,马上批阅,召大臣商议处理。
一般的奏章,则是完全没有任何分级,整个一团糟。
朱允熞听老朱问,当即道:“凡一应日常事务,皆为常奏。仍如从前一般,正常上奏即可。”
“若有极其重要之事,则启用要奏。”
“要奏与常奏不同,要奏必须严格密封,并立即送达御前,由天子亲自批阅,中枢大臣,不得随意插手查阅。”
“主政官员应理清何事重要,方可用要奏的方式启奏,不得轻易动用。”
“皇帝看过之后,或直接批阅,乾纲独断。或与朝臣商议,再行定夺。”
“遇有紧急军情,如造反,或边关情报,重大灾害,则启动加急奏,又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此事朝廷早有规制,勿须孙儿多言。”
朱允熞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
“常奏皆如何处理,一般皆有例可循,可以挑精干官员,代为批阅。”
“若拿不定主意,再启奏天子,由天子定夺。”“常奏若无特殊情况,皆由有司抄摘其精要,登于邸报之上,供天子和百官查阅。”
“若有异议,也可以纠正。”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的日常事务,都可以由能臣代理,而无须天子劳心。”
这也是后世最常用的办法。
一把手只抓重点,一般的日常事务,都由常务副来处理。
但这毫不妨碍一把手始终大权在握。
毕竟,日常事务都是一些杂务锁事,无关轻重。
并不会影响到一把手的权力。
而且,如果发现事情处理得不好,也可以随时纠正。
朱元璋笑问道:“若是一应日常事务,皆有别人代理,久而久之,君主就会有被架空的可能,这一点,你该如何解决呢?”
这无疑是老朱最关心的地方。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不会废除丞相制度。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保证不会被架空。”
朱允熞道:“首先,绝不能再设丞相制,而是设置咨政处,挑才识渊博,俗务干练的人,进入咨政处,处理政务。”
“这些人就在殿前办公,不设官署和衙门。”
“其次,所有人员由皇帝挑选,无品级,无俸禄。”
“凡皇帝有旨,他们跪受笔录就行了。”“唯有皇帝交给他们处理的事情,他们才能商量后处理。”
“皇帝可以简拔低级官员,甚至布衣,直接入咨政处。也可以用重臣。”
“任何奏章,不得由一人批阅,须三名以上的咨政员,皆签字无异议后,方能正式形成处理意见。”
“否则,便继续商议,或奏请皇帝定夺。”
实际上,这样做的话,咨政处便没有任何实权,仅仅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有事秘书干。
没事……
嗯,咳咳,没事闲着就行了。
而且,秘书之间相互监督,谁也不可能总揽大权。
老朱微微点头,对于他这个制衡方案,表示满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密奏。”
朱允熞道:“这是重点之重。”
“如今大臣们的奏章,都是通政司进呈的。”
“在皇帝批阅之前,一干官员就已经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