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
京师城门处,三块巨大的青石被搬运了过来。
上面刻有三位高义之士的名字,还有事迹。
其中自然有方孝孺的名字,他将售卖王羲之真迹《游目帖》所得的百万两银子,全都捐赠给了朝廷。
稳稳拿下了第一名的宝座。
而另外两人,则分别付出了三十万两和二十万两的代价,留名募捐石。
自此受万民敬仰,每一个经过京师城门之人,都能看到他们的事迹。
至于朝廷,则只是请人搬了三块石头,刻了些字而已。
便毫无任何损失的,拿到了总计三百余万两的捐赠,充入国库之中。
虽然相较之下,可谓少的可怜。
但胜在几乎毫无代价,几块石头而已,对朝廷能有什么影响?
如果三块石头等于三百万两,那朱允熞当真是恨不得立他一千个再说!
可惜这种事情,不好重复。
朱允熞也只能悻悻作罢,继续准备发行新一期国债的事情。
随着石见银山的消息刊登上百姓日报,消息自然而然传开,京师百姓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应天府内,同样如此。
如今百姓日报的传播度实在是太大了!基本每出新的一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传遍整个大明!
而今,关于石见银山,关于倭国拥有露天银矿的事情,也已过去一段时间。百姓自然纷纷知晓。
也该是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
御书房。
朱允熞招来如今负责户部事务的户部右侍郎郁新,以及他的得力干将,户部主事夏原吉。
问道:“你们认为,此次发行国债,应当发行多少比较合适?”
“以国债为准备金再印钞,又当多少合适?”
“当前的目标,乃是彻底完成土改,你二人掌管户部,想必应当清楚。”
土改,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工程。
朱允熞尽管是发起这个工程,并且是掌舵的人。
却也没办法掌控到方方面面的细节,专业的事问专业的人,郁新和夏原吉负责户部,自然就是专业的人选。
户部右侍郎郁新思量一阵。
随后说道:“殿下,以当前情况来看,土改所需的数字着实庞大无比!”
“好在,当初陛下明智,设立军屯卫所,虽然将田分给了军户耕种,但这田却仍然属于我大明所有。”
“实实在在节省了一大笔钱!”
“不然此番收田,所耗费的银两恐怕还要增出一倍之多……”
“但即便如此!缺口仍然巨大!新一期的国债,微臣认为……当不下于五亿!”待郁新说完。
朱允熞又看向夏原吉。
这位原本在郁新死后,接任户部尚书一职之人。
想看看他的想法。
夏原吉也不怯懦,沉吟片刻后,说道:“臣认为,五亿仍显不够。”
“想要确保土改完成,当发行国债十亿!”
“发动整个大明的百姓购买!如此,方可彻底完成收田大业!让我大明,焕然新生!”
郁新和夏原吉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
但这并非是完不成的数字。
且不说现在大明的百姓本就在变富,就拿大明每年一千余万的税收来说,这个数字对大明的百姓来说,也不算庞大。
只是要看百姓愿不愿意购买而已。
朱允熞稍微思量了片刻,心中更加倾向于夏原吉所说的十亿方案。
土改最好还是能一起完成,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让大明的发展变得不均衡起来。
如此反而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十亿国债去准备发行吧。”
朱允熞做出决定。
“不可!”户部右侍郎郁新突然反对道:“殿下,臣以为,十亿实在是过多了!”
但这并非是因为朱允熞没有采纳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