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孩子回家开始这母子两就一唱一和,把我欺压地头抬不起一点儿。
化悲愤为食欲,一个人默默走到厨房里给自己那碗盛满,往下压一压再加一点儿米饭。
吃他们母子的,喝他们母子的,能拿回多少老本算多少。
饭桌上所谓正在给米彩夹菜,他只能夹到最靠近自己的那两盘,葱爆羊肉和鸡蛋饼。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那两盘是我做给所谓吃的,米彩不喜欢葱花,但孩子并不知道,把两大块羊肉放在米彩碗里,上面还夹杂着几片绿色。
鸡蛋饼就更不用说了,葱花在上面铺满了,葱爆羊肉把葱花挑出来还相对容易一些,鸡蛋饼你挑一个给我试试看。
所谓注视下米彩夹起了羊肉,准备放自己嘴巴里。
“所谓,帮爸爸妈妈拿勺子,给你喝牛肉汤。”
孩子听了屁颠屁颠跑厨房去了,我把米彩碗里的葱花食物消灭干净。
米彩面无表情,但我知道她在装模作样,心里其实万分感激说不出话,千言万语最后汇成了沉默,这就达到了真诚感激的最高境界。
“自己摆的盘怎么把葱花多的都放自己这边了?”
“孩子习惯坐这边,远了他夹不到。”
米彩说完我才意识到,所谓习惯坐在门口这边,小胳膊小腿儿还够不到桌子那边的菜。
我坐在饭桌上可能是自己做的缘故就只顾上吃了,孩子要吃什么都是米彩来夹菜。
我只能希望孩子以后也意识到,家里餐桌上他喜欢吃的菜永远在自己前面伸手就能夹到并不是巧合,是他母亲有意为之。
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需要米彩知道:自己孩子习惯在饭桌坐哪一边,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些都要清清楚楚才能做到。
所谓拿着三个勺子回来给我们复命,米彩用很轻柔的腔调对他说:“所谓,再去拿三个小碗回来,妈妈帮你盛碗里喝。”所谓领命,第二次进入厨房。
孩子经验不足,可以原谅。要是我就拿三个勺子出来,米彩就不会那样说话了。
她会说,我叫你拿三个勺子你就只拿三个勺子?
不知道别人家的是不是这样,米彩总是喜欢说话说一半,剩下一半得我自己猜出来。
就比如让我去热一壶水,就不能只是热一壶水,热好了后还得给她倒一杯送到面前。
通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才能知道这些话的隐藏含义,少让米彩觉得我表现又不达标。
最后弱弱地问一句米彩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晚上能不能穿漂亮衣服奖励奖励。
米彩留给我的永远是两个字:你猜。
所谓拿着三只小碗回来,盛汤的事儿肯定是我的活儿,不用米彩动手。
在我盛汤的时候,米彩给孩子夹西红柿鸡蛋,孩子给米彩夹葱爆羊肉。
好像这一桌子菜和我没有关系,得先把这母子俩服务到位了才能有我一口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