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洗,长安城沐浴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杨广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杨玄感的叛乱如同在他心头投下了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他知道,平叛只是第一步,如何重新凝聚人心,让改革的巨轮继续前进,才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名侍卫快步走入御书房,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来将军和李将军已率军抵达洛阳附近,与叛军展开激战!”
杨广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急切地问道:“战况如何?”
侍卫语气激昂地回答道:“来将军和李将军骁勇善战,士气高昂,叛军节节败退!”
听到这个消息,杨广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他知道,来护儿和李秀宁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有他们在,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战报如同雪片般从前线传来,杨广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地图上代表着洛阳的那个点。他知道,洛阳是东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战事的发展正如杨广所料,来护儿和李秀宁率领的精锐部队如同猛虎下山,势如破竹,迅速击溃了杨玄感的前锋部队。然而,杨玄感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迅速稳住阵脚,依托洛阳城池的防御工事,与隋军展开了殊死抵抗。
双方在洛阳城外展开了拉锯战,战况异常激烈。杨玄感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规划,很快就陷入了混乱。而隋军在来护儿和李秀宁的指挥下,进退有据,攻守兼备,逐渐占据了优势。
然而,就在杨广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战局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战报传来,杨玄感不知从哪里搬来了救兵,竟然后力强劲,将隋军逼退了十里。这让一直以来都认为平叛易如反掌的杨广感到无比震惊,他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不吃不喝,谁也不见。长孙无忌心急如焚,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冒着被责罚的风险,强行求见杨广。
“陛下,您已经两天两夜未曾合眼了,再这样下去,龙体如何承受得住啊!”长孙无忌跪在御书房外,语气焦急地说道。
御书房内一片沉默,只有杨广沉重的呼吸声和翻阅竹简的声音。许久,杨广的声音才缓缓响起,带着一丝疲惫和迷茫:“无忌,你说,朕的改革究竟错在了哪里?为何百姓宁愿跟着杨玄感造反,也不愿相信朕?”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他知道杨广这是在反思自己的改革政策。他深吸一口气,斟酌着说道:“陛下,您的改革初衷是为了天下百姓,这一点臣是深信不疑的。只是,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弹。”
杨广沉默不语,长孙无忌的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是啊,他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却忽略了百姓的感受。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却忘了给百姓一个适应的过程。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布衣的老者在侍卫的带领下,缓缓走进了御书房。这老者鹤发童颜,目光如炬,正是隐居在终南山的智者——魏征。
魏征向杨广行了一礼,缓缓说道:“陛下,老朽听闻洛阳战事吃紧,特来献策。”
杨广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先生有何高见,请速速道来!”
魏征捋了捋胡须,语气沉稳地说道:“陛下,老朽以为,治国安邦,当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百姓才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赢得民心,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杨广如醍醐灌顶,魏征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耳边炸响。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过于注重军事和外交,而忽视了民生问题。他大兴土木,修建运河,征调民夫,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最终导致民怨沸腾,给了杨玄感可乘之机。
“先生所言极是,朕受教了!”杨广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改革的新方向……
魏征的话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杨广心头积压已久的阴霾。他终于明白,民心才是江山社稷的基石,苛政猛于虎,失了民心,即使拥有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