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了顿西餐,也算开了次洋荤后,距离比赛开始就没多长时间了,上午并没有时间去比赛场地看看的十三中球员赶忙就来到了港大富丽堂皇的体育馆,感叹一番后,由于刚刚吃饭不适宜剧烈运动,就开始了简单的投篮练习。
球场周围稀稀拉拉的坐了些观众,其中还不乏无处可去将比赛看成一种消遣,跑到这儿来谈情说爱的情侣,懒洋洋的午后,正是腻歪的好时机呢。一切似乎再正常不过,可是萧寒隐隐总觉得有人在窥视自己,不过他并没费力去找,想在这么多都在看着自己的陌生人中找出来那一个别有用心的,根本就不可能。
早早来到球场的,除了十三中一行,还有一对儿结伴而来的,刚刚结识却相见恨晚的新朋友。不得不说,萨姆·杨先生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还是很有几分本事的。他一眼就从众多媒体记者中发现了跟十三中关系大不相同的宗海洋,这个人,他在天原见过,应该是某报社的小记者,曾经跟着领导参加过华南有关单位对他的欢迎酒会。
萨姆·杨也不是过目不忘的奇才,不可能对每个见过的人都熟记于心,更别提像宗海洋的这样的小人物了。但十三中爆冷血洗香港队之后,萨姆·杨收集了很多关于十三中的报道,而他敏锐的发现,几乎所有的可以称得上十三中内幕的消息,全部跟一个名字有关,那就是,宗海洋。
萨姆·杨先生曾经也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虽然为了篮球中途辍学了,但知识的欠缺并不会影响到他的高智商,萨姆·杨苦思冥想了一个小时,终于成功的想了起来,自己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个名字。
还好萨姆·杨没有在出差途中丢弃名片的习惯,他总是将它们收好了,回国之后再行处理。宗海洋虽然明显属于要被丢弃的哪一类型,但幸好萨姆·杨现在还在中国,终于在将要出发到香港收拾行李的时候找到了那张已经皱巴巴了的名片。幸好如此,否则萨姆·杨先生恐怕就不得不去翻垃圾桶了。
有了名片上的联系电话,萨姆·杨想要找到宗海洋那就简单了。一个电话过去,自知自己那张名片命运会如何,从没想过萨姆·杨先生会联系他的宗海洋简直受宠若惊,屁颠屁颠就跑去赴约了。
对付宗海洋这种毛头小子----萧寒除外----萨姆·杨先生还是很有办法的。几句迷魂汤灌下去,宗海洋很快就找不着北了。宗海洋甚至有点拎不清萨姆·杨的真正身份,他只是简单的将美国和篮球一联系,再加上萨姆·杨跟篮球有那么一星半点关系的表面身份,未来的宗大记者头脑一热,立刻就将之奉若神明了。
萨姆·杨深谙空手套白狼的诀窍,云山雾罩一通乱侃,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篮球专用术语来,就在宗海洋面前显得很是高深莫测了。满心得意的萨姆·杨那里想得到,宗海洋虽然因此而对他更加敬重,原因却不是他想的那样。
事实上,小宗同学的业务还不是很熟练,大学里学那点英文除了日常会话,高深的专业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经还给老师了,萨姆·杨先生的这些术语并没能成功显示出他对篮球是如何的了解,但似乎又达到了效果,虽然宗海洋压根儿就没听懂。
不懂的东西,总是高深的,有时候听得懂和听不懂完全是一个效果。宗海洋甚至忘了,萨姆·杨本身就是美国人,懂一些母语中关于篮球的术语本来就属于常识范畴。被萨姆·杨的“渊博”所折服的宗海洋,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巴结上这棵大树了。
有人瞌睡,就有人递枕头。加上萨姆·杨有意折节攀交,两人很快就建立了初步的友好关系,在萨姆·杨无比“慷慨”的帮宗海洋在香港预订了一间和他同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后,看惯了港台电影,一直怀疑报社将他安排到了一家黑店的宗海洋已经感激涕零,就差视萨姆·杨为其再生父母了。
宗海洋很痛快的将自己所坐的班机号告知了萨姆·杨,其实想要掌握宗海洋的行踪以便自己打探消息,并借他的关系攀上萧寒的萨姆·杨完全多此一举了,当天天原飞往香港的班机也就那么一架而已,所以不必多费心思,两人必然同机抵达。
一同进过午餐,当然是萨姆·杨请客之后,两人便联袂来到了球馆,其实两人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宗海洋是没钱,而萨姆·杨则是心里有事,去哪儿都没兴趣。
坐在某个视角不错的位置,宗海洋和萨姆·杨正自窃窃私语,话题自然离不开篮球,离不开十三中。在萨姆·杨有意的引导下,宗海洋此刻已经对帮助国内年轻球员出去发展有了很大兴趣,毕竟他也听说过这样飞黄腾达的例子,只不过从没想到馅饼有一天也会砸到自己头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