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庭筠的这句话出来之后,现场瞬间就安静了下来,良久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看到了那些东林党是什么样的下场。
李之藻在一边尴尬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子,有些迟疑的说道“我们这个,应该不算吧?”
没有人开口,大家他看他,他看看他。
在场的人谁都知道,沈庭筠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结党营私这种事情不是说自己这些人说算或者不算的事情,而是朝廷中有没有人看你不顺眼要搞你的问题,更是陛下怎么看你的问题。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迟疑了,最后把目光全都集中到了徐光启的身上。
在场所有人里,徐光启是大佬,是内阁次辅,最先得到陛下的重用,现在也是陛下非常看重的人。
所以大家都想知道徐光启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见到大家的目光都望过来,徐光启喝了一口茶,放下手中的茶杯,笑了笑说道“陛下让我去户部,还让我自己挑选人手,你们觉得呢?”
几个人还是有一些迟疑,不过都不是笨的,倒也是明白了徐光启话里面的意思。
我挑你们这就是陛下的意思,如果我们不这么干,反而就不合适了;如果陛下真的担心,那么就不会让我们这么干。
“我回头进宫一趟。”徐光启似是为了宽慰众人,笑着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徐光启的说法。
这件事情必然是要顾及的,不然反而会弄巧成拙。先问一问陛下的意思,也是好的。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看着陈洪递上来的名单,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此事不用去管,随他们去吧!”
自己重用徐光启,还放权给他们,目的不就是这个?
现在还不是压制和削弱徐光启他们的时候,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扶持他们。徐光启他们还很弱小,虽然人数也不少,但距离自己想要的程度还差得远呢。至少这些人不迷信孔孟之道。他们相信自然科学,这对自己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让徐光启这些人掌握权力,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至于一些其他的问题可以放到一边,等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了,那么该收拾的还是要收拾,但是不是现在。
伸手将旁边的一份题本拿出来,朱由校的目光就比较严肃了。这个题本才是自己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本题本是徐光启上来的,而且是私密上来的,就是刚刚徐光启见朱由校的时候亲自交给他的。
这题本里面的内容才是大问题,其他的事情朱由校不在乎。
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但是你自己上了高位之后,提拔的肯定都是自己的人。这一点无论怎么弄都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这个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即便是出于公心,想把事情做成也要提拔得力的人手,最重要是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手,其他的人肯定不行。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没人会提拔一个反对派的人上来。姑且不说这个反派做不做事情,整天在自己这捣乱,就受不了。
将题本再一次看了一遍,朱由校的脸上蓦地严肃了起来。
这一份题本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徐光启在向自己这个皇帝推销天主教,说白了就是在传教。
当然了,徐光启的初衷并不是单纯的传教,而是他觉得这样可以救大明。
在这一份题本里面,徐光启详细的剖析了自己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对自己这个皇帝坦诚相待。
徐光启说自个儿“空有愿治之心,恨无必治之术”。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天主教,在经过详细的了解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耶稣会“所传天学之事,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者也”。
于是他向皇帝敬献了三条治国良策
其一,让传教士把西学的书翻译出来,然后请天下的儒生来研究。如果这些书是旁门左道,自己甘愿受罚;
其二,让传教士和中国寺院的大师、道观的天师们论战,如果传教士“言无可采,理屈词穷”,立即将他们赶走,自己也情愿受罚;其三,在信天主教的地方作一个调查,三年中看犯罪的人里有没有教徒,这样就可知天主教究竟是好是坏。
看了这一份题本之后,朱由校既放下题本,轻轻叹了一口气,觉得欣慰,又觉得悲哀。
自己感到欣慰是因为徐光启他看到了大明现在思想的混乱。
事实上知识分子一直在求变,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是一种需要全新思想指导的社会,但是这种思想却迟迟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