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五十四章 贬官夷陵入四贤

2个月前 作者: 火皇席

景祐三年(1036)春末夏初,一场酝酿多年的朝廷斗争终于爆发了。

出身于世宦名族的莱州人吕夷简,伯父吕蒙正是宋太祖时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自幼跟随父亲游学各地,见多识广,学业精进。咸平三年(1000)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河北发生水灾,朝廷选派官员安抚灾民,他被选知滨州。

真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最后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真宗崩,年幼的仁宗即位,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刘太后性格刚愎,吕夷简一方面要细心处理国家大事,一方面还要小心翼翼地约束太后的放纵和独断专行。

吕夷简自仁宗即位、刘太后摄政以来,长期身居宰相大位,感到朝廷越来越离不开自己,以前曾经容纳异己,现在却认定异己都是为了妨碍执政。

名利之徒奔走门下,钻营贿赂,卖官鬻爵,作威作福。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他以种种借口把那些狷介耿直的官员陆续免职或者调离,换上惟其马首是瞻的人。

范仲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到了他的对立面。

范仲淹奉召还京师判国子监,年底权知开封府。

范仲淹对吕夷简执政的武断专行非常气愤,对仁宗说:“汉武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他将吕夷简比作汉代佞臣张禹,仁宗听了也未表示异议,说明仁宗认同范仲淹的说法,但是仁宗并未照范仲淹的希望处理吕夷简。

范仲淹后来寻思,仁宗袒护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吕夷简在仁宗亲政后清算刘太后势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让仁宗感觉于己有恩。而且在殡葬仁宗生母李宸妃时,刘太后本欲以一般宫妃之礼葬之,吕夷简却奏请“礼从厚”,以皇后之礼厚葬李氏。

吕夷简的这些做法无疑赢得了仁宗的好感。

大凡封建帝王,都有一套驾驭群臣的权术。他们不会让某一政治派别独揽朝权,形成皇帝被架空之虞,因此总是对臣僚们实行分而治之、利用矛盾,使得相互牵制,彼此制约,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是为“制衡”。

范仲淹重新起用,除了消弭边患的原因之外,这“制衡”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凡事只要不超出此“制衡”范围,大体就是安全的。进谏亦复如此。

范仲淹向仁宗建议:任用官吏时,不能全由宰相作主。关于官吏升迁,应该制定规章制度;特别是近臣的进退升降,要由皇帝自己掌握。

范仲淹还向仁宗呈奏一张范式“百官图”。

他指着图向仁宗解释说,哪些人是循序外迁,哪些人是越级提拔,哪些人是公正晋用,又哪些人是宰相徇私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