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40章 真正的结局(三合一)

1个月前 作者: 果子真好吃

“而作品中,小生认为最妙的还是人物关系之间的化学反应。”

“张东升与朱朝阳,他们的关系是杀人犯与目击者。”

“但是,朱朝阳为送警告信去了少年宫,听了一节张东升的数学课,竟被迷住了,这一点处理真的很妙。”

“因为在之前刚铺垫过,朱朝阳说他在看一本数学家的书,母亲让他少看闲书,朱朝阳表达对笛卡尔的兴趣,母亲也完全不能理解。”

“朱朝阳没有人可以交流自己的精神世界,却意外在杀人犯的课堂上,听到了笛卡尔的故事,遇到了难得的共鸣。”

“于是他和张东升的关系,变成了一个矛盾体——”

“他既憎恶和畏惧杀人犯,又欣赏和想接近作为知音的张老师。”

“于是他填写了报名表,正因为这样留下了信息,被杀人犯找上门。”

“其次,小生认为双方情势这点也很有意思,因为随着剧情的推进,它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

“张东升和三个小孩作为对立关系,第一幕结尾岳父母坠崖后,三个小孩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属于优势、正义的一方,凌驾于弱势方张东升。”

“小孩们也并没有深刻的被卷入‘为害怕失去的东西做不愿做的事’这样的议题中,他们只是旁观。”

“第二幕结尾朱晶晶的坠楼,与岳父母坠崖形成互文对照,将小孩们也陷入了张东升同样的两难困境。”

“虽然张东升暂时还不知道,但三个小孩的优势地位即将失去,这两条尚且平行的线索一定会交织在一起。”

“很快,有一个短暂的时期,两方势力都握住了对方的死穴,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又很快因为互不信任,平衡被打破,为了‘不失去珍惜的东西’,双方冒更大风险去应对和反击。”

“这一点真的很有意思,因为它很真实,而不是单纯的善恶对立,剧情无脑推进。”

“而更有意思的,小生认为还当数剧中人物所戴的人格面具。”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戴上不同的面具,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

“人格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然而,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隐藏了真实自我。”

“首先,是张东升。”

“小生认为,他的眼镜象征着他在社会中的人格面具。”

“当他戴上眼镜时,他就是斯斯文文、温柔有礼的张老师,不论别人夸他还是辱他,他都客气着笑对。”

“第一幕中的满月酒席,他受到妻子一家人的鄙视,简直像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

“但是他中途去了趟洗手间,对着镜子时,他是摘下眼镜洗手的,面无表情还叹了口气。”

“当有亲戚过来打招呼,他第一反应是戴上眼镜,然后露出一贯的微笑。”

“到大结局,他赴约去船上和朱朝阳做个了结,这时候他没有戴眼镜,因为他已经放弃隐藏自我,不再需要那张讨好的面具。”

“同时,他的假发也征着他在婚姻中的人格面具,象征他从未以真面目示于爱人。”

“这可能也是妻子坚决要离婚的原因,他们在一起多年,却始终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张东升用否认问题的方式,拒绝沟通,拒绝改变。”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铜墙铁壁,可想而知他的妻子经历过多少次无无效的尝试,而渐渐绝望。”

“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摧毁了她的生活,她不快乐,还染上烟瘾,还生了病要一直吃药。”

“张东升只有妻子不在家时才会露出秃头,直到决定杀死妻子,送她离开时,他都仍挂着那副‘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因为爱所以放你走’的委屈表情。”

“没有人在乎这面具下的真心,它快不快乐。”

“他只能在无人的场合,放下面具,为自己争取快乐。”

“哪怕那一时的快感源自邪恶的行动。”“当他对三个小孩真心付出了,却发现他们居然备份了视频,背叛了自己,他在麦当劳仍像没事人一样吃完汉堡,却寻个理由和严良单独行动,半路上就爆发了,怒骂严良,发泄一腔怒火。”

“看到这里,小生其实反倒觉得为他高兴,他终于,第一次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情绪,他在妻子面前,所有人面前都不可能展露出的真面目,得以被释放出来,呼吸片刻新鲜空气。”

“如果他一直可以这样‘任性’的生活,也许根本不会憋成今天这么阴郁吧。”

“而朱朝阳的人格面具,则是他的好学生身份,是他满墙的奖状,第一名的成绩单。”

“这是他应对父母的面具,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们想要的和骄傲的,也是他们唯一关心的,母亲在家长会后,明确告诉老师,只要朱朝阳学习好就行,同学关系无所谓。朱朝阳和父母从未有过真正交心的时刻。”

“他的孤单,他对晶晶抢走爸爸的焦虑、痛苦,还有埋在心中多年对母亲逼父亲离婚这件事的恨意,都藏在乖儿子的面具后,从未表露,因为而也不可能消除。”

“幸而出现了严良和普普这两个小伙伴,关心面具之下的他开不开心,这是将他从成为张东升的路上救赎回来的机会。”

“当然,朱朝阳还有一个人格面具,就是他的双份日记。”

“当他有了隐秘角落的秘密,他开启了一本说假话的日记,美化自己所做所为。他对自己也戴上了一张面具。”

“除了人格面具,小生还想提几点剧版中的一些小细节。”

“一、晶晶坠楼,小孩在海边商量要不要向警察坦白时,光影处理真的很有趣。”

“面部完全在阳光中的普普,她仍然从单纯天真的角度在回应生死大事,但在船身上有清晰的影子。”

“面部完全在阴影中,没有一丝阳光的严良。他一定会帮助朋友隐瞒,因为他早已‘身处暗面’。”

“面部一半在阳光中,一半在阴影中的朱朝阳,这是他做出‘隐瞒’决定的转折性时刻,也代表着他从绝对正义的目击者,转变为了内心矛盾的负罪者。”

“还有一点让小生特别注意,那就是朱朝阳和母亲的‘干了这碗牛奶’之争。”

“喝牛奶事小,呈现的却是母子势力的博弈。”

“母亲通过强制朝阳喝不想喝的牛奶,向对方、也向自己证明主导地位,这其实也是以爱之名的绑架。”

“而朝阳通过最终顺从的喝下牛奶,不断强化自己‘乖儿子’的形象,掩饰自己对母亲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母亲发现他抗拒的眼神后,一秒崩溃发狂,那是她内心再强势也操控不了的部分,所以她慌张,生怕儿子像老公一样失去控制,远离自己。”

“而在第二幕结尾,少年宫的戏非常精彩。”

“预料中是朱朝阳送警告信的‘独角戏’,结果变成了三条线索并进,而且每一条都很有悬念——”

“严良和普普送朝阳到门口时,普普看到了朱晶晶,决定去警告她别再欺负朝阳,所以她支开严良去买水,严良在小卖部又遇到了一直在找他的警官老陈,展开了一场追逐戏。”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条线中的冲突十分明确——”

“朱朝阳VS张东升,悬念是朝阳能否悄悄送达警告信?”

“普普VS朱晶晶,悬念是普普要怎么教训晶晶,会有效吗?”

“严良VS警官老陈,悬念是严良会不会被抓住,会不会被遣送回福利院?”

“更厉害的是,已经是分散出去的三条线了,却又在高潮事件中汇合在一起,改变了三条线的走向。”

“第二幕时结尾有人坠楼,很突然,很意外,也产生巨大悬念——”

“是谁?为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