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趁着清晨的凉爽,大家没有多休息就赶快进入麦地,开始了割麦子,都想着趁着凉快多干点,回头天热了能多休息一会儿。
一个上午割下来,就是队上的壮劳力都不免有点腰酸,何况这些知青呢,萧晴觉得自己的腰都要没有直觉了,伸直的时候都咔吧咔吧的响,使劲的用手握拳在后面敲了几下,缓解一下腰部的酸涩。
一个上午小队长来巡查了几次,把那四个不干活的新知青骂了个狗血喷头,几个人也有羞耻心,虽然不情愿,还是慢慢的开始干起来。
当然小队长一走开几个人就又恢复了偷懒的状态,慢慢的摸鱼就是不干活。
中午吃饭的时候,萧晴三个人没有去地头,就直接割了一片小麦,稍微把几捆小麦摞到一起,形成了一片阴凉,三个人拿着麦秆铺到地上,直接做到阴凉里面,拿出午饭吃起来。
当然还有萧晴一直放到阴凉里面的瓦罐,虽然没有办法把绿豆汤弄凉,但是喝上一碗甜滋滋的常温绿豆汤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吃完饭,他们才找了一个树荫,垫上了一些小麦杆,然后坐在地上靠着大树,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中午太阳实在太晒了,大家都不怎么想动。
队上连着割了三天小麦后,麦场上已经放不下了,要把前天割的已经彻底干的小麦脱粒晾晒了。
脱粒的时候,先把捆好的小麦弄散,然后厚厚的一层铺到整个麦场,然后用骡子拉着碌碡一圈一圈的在上面压,俗称叫做“压场”。
压场前要先把麦场上的去年没用完的麦秸挪走,把地方都腾出来。然后用锄头把整个地面细细的刮一遍,把地铲平,然后用水瓢,均匀地洒上一遍水,撒上麦糠,然后用碌碡先压几遍,直到压平碾光为止。
为了防止开裂,第二天晾晒一天后,要再次洒水、撒糠、碾压,重复三到四次,才能把麦场弄好。
有条件通电的大队还会拉上线,装上电灯,连夜打麦场,打麦场是很多七零和八零后孩子们小时候的回忆,那会麦场是他们的乐园。
割好的麦子就会拉到弄好的麦场,然后一堆一堆的码好成麦垛,像一个个等待阅兵的士兵,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个人在下面用叉子往上扔,一个人在上面垛麦垛,然后还会互相排比看谁家的麦垛堆的好,谁家麦垛堆的差。
麦场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块儿金色的地毯,散发着淡淡的麦香,让人陶醉。
从把麦子垛到麦场开始,每天麦场就需要留人看守了,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现在大队还没有通电,所以晚上就会挂上一些马灯(烧煤油)在麦场照亮,像是一颗挂在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
为了方便大家晚上继续压场,这么多麦子收上来,可不能就这样放到麦场里面,晚上要加班加点的压场,尽快的把麦粒脱出来,晾晒后送检仓库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