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57章 侠客救数人,谋臣救苍生,佐王论道,匡扶社稷,燕额儒生徐元直

27天前 作者: 神纹本神

“两位都是亮弟举荐的奇才,我就不单独考校了。”

“我这有四个去处。”

“第一个,入天策府,任军师,专司对曹、快速反应。”

“第二个,入彭城国属吏,任屯田令,劝课农桑、垦荒开渠。”

“第三个,入徐州州府,任一方县令,治地抚民、明断法度。”

“第四个,入右将军府,任参军,参谋军事、料敌机先。”

有诸葛亮这个“徐州驻荆州办事处的人事招聘总监”的举荐,再加上对二人才能的先知先觉,刘标没再单独考校。

直接就将四个去处摆在了徐庶和石韬面前,由两人自行决定。

徐庶和石韬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在荆州的时候。

徐庶石韬跟其他从颍川南下的士子一样,都曾去拜访刘表。

然而。

刘表识人辩才的眼光有很严重的书生气。

对搞学术研究经学的儒士很是礼遇,田宅官侍,应有尽有。

对搞实务经世致用的儒士兴致缺缺,田宅官侍,一应没有。

再加上徐庶和石韬都是游侠儿的出身且又是中途求学,刘表只是敷衍了几句就不再理会。

这让两人很是受挫。

我们虽然是游侠儿出身,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途求学就不如人了?忿忿之中。

徐庶和石韬遇到了诸葛亮。

比起另个位面死了叔父默默的躬耕隆中读书养望的诸葛亮,这个位面的诸葛亮在荆州意气风发,更有世家佳公子的洒脱和器量。

诸葛亮见两人仪容不俗,又得知两人在刘表面前受了挫,遂邀请两人同饮。

在交谈中。

诸葛亮惊讶的发现,徐庶和石韬虽然是游侠儿出身且又中途求学,但在天赋上异于常人。

徐庶有近乎于过目不忘的本事,对兵法的运用又有独到的见解。

石韬在谈及农政的时候,比起寻常的县中令、丞也不遑多让。

这让诸葛亮很是欣喜。

为了更多的了解两人,诸葛亮又前往两人家中拜访,又得知徐庶和石韬都事母至孝。

几经考察下。

诸葛亮决定推荐两人前往彭城求访彭城农都尉、伏波将军、寿春侯刘标。

如今荆徐结盟。

将刘表瞧不上的儒士推荐到徐州,既不会惹恼了刘表,又能让徐州受益。

在诸葛亮的极力游说下,徐庶和石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彭城。

自江夏郡入汝南郡、自汝南郡入沛国,再自沛国入彭城。

刚开始,徐庶和石韬还在感慨汝南和沛国的荒凉。到了相县后,徐庶和石韬惊讶发现:越往彭城走越是繁华,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

跟汝南和相县以南的沛国诸县,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一般!

比起襄阳,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走访田间。

两人问及本地谁最有名望时,大部分的士民的答案都是“稷子刘孟临”。

有官署小吏得知两人是外地来的士子时,更是热情的向两人介绍。

诸如:

“彭城周围两百余里内,聚民十三万户,五十余万人,乃这乱世中的乐土。”

“稷子刘孟临,乃神农传人。通晓农术,不吝授业,令这方田地皆能亩产一到三石,似那精耕细作的,甚至能亩产五石呢。”

“稷子常言:研究学术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舍弃实践则一切都是空谈,故而潜心实践农术十二载,终有所成。”

“稷子又言: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唯恐百姓衣食住行不能顺心,故以农术为基,只愿百姓仓廪丰足。”

“稷子亦言:我等读书人,贵在识时务。道不虚谈,学贵实效,方可受万民敬仰,留名于竹帛青史。”

“......”

这一路的见闻,让徐庶和石韬对刘标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诸葛亮的夸赞,而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刘标的“经世致用”之能。

石韬先道:“我对农政有些心得,愿入彭城国属吏,任屯田令,劝课农桑、垦荒开渠。”

刘标拊掌:“民以食为天,农为事之重,屯田令官职虽小,但职责重大。我亦希望,今后这彭城农都尉之职,能由你石广元继任。”

石韬心头震撼。

石韬曾问过彭城周围的百姓:以伏波将军之才,为什么还要兼任一个小小的农都尉。结果这个问题差点让石韬被愤怒的百姓揍一顿。

石韬这才明白:农都尉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彭城农都尉已经有了远高于其官职本身的荣誉,容不得被轻易践踏。

百姓更怕的是:刘标不当这彭城农都尉,今后这粮食收成又不行了。

有刘标这个珠玉在前,挑选新的彭城农都尉也就变得极难。

刘标话令石韬又是欣喜又是惶恐。

欣喜的是,刘标竟然如此信任自己。

惶恐的是,会不会辜负刘标的期待。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石韬拱手凝声:“我石韬,愿为此努力。”

徐庶见好友有了选择,拱手请道:“我想入右将军府,任参军,参谋军事、料敌机先。”

刘标讶然:“入天策府,任军师,也可参谋军事、料敌机先。为何你要选择入右将军府?”

徐庶似乎早料到了刘标会这么问,不卑不亢地道:“原因有二。”

“其一,天策府既然专司对曹快速反应,那就最忌意见不合。军师中郎将襄阳庞士元,能谋善断;我亦自恃军谋不逊于人,若入天策府,或会意见相左。”

“其二,我来时听闻伏波将军的话: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研究学术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舍弃实践则一切都是空谈。

我虽懂军谋,但未曾入军营。右将军征战多年,对军中大小诸事定都了然于胸,若能请教一二,方可知行合一。”

刘标心中更喜。

难怪徐庶一个游侠出身的,能名留竹帛青史。

不仅对自身才学有足够的自信又懂人情世故,更难得的是:徐庶有很强的求知欲!面对同样善军谋的庞统,自恃军谋不逊于人;面对征战多年、对军中大小诸事了然于胸的刘备,又能谦逊请教。

这才是,人才啊!

刘标拊掌赞道:“你有这份务实之心,难能可贵。”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自强求知,方为丈夫。”

“在你去下邳前,可暂时留在彭城,我会暂时任用你为天策府假督军,前往以小沛、砀县、相县为中心的三道对曹防线。”

“除核心机密外,军中诸将会带你熟悉军务。”

“半年后,可入下邳见家父。”

徐庶吃了一惊:“我初来乍到,伏波将军就不担心——”

刘标挥手打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用你,便是信你。”

“即便要向家父请教军营诸务,你也得先懂军营诸务;以你的才能,半年的时间足够让你知行合一。”

“届时再去下邳,方能跟家父促膝长谈,令诸将心服。”

在刘标眼中,徐庶就是一个刚毕业的高材生,有求知欲有务实心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唯独欠缺的就是对具体事务的了解。

想受到提拔重用,且对业务有足够的了解,必须得去基层实习。

虽然有刘标的推荐,刘备不会怠慢徐庶,但对徐庶的印象必然也会大打折扣。

既如此。

那就让徐庶先在高顺、张辽等将的军营中待上半年,知行合一后再去见刘备。

才能真正的受到刘备的器重,令诸将心服。

若是对军营诸务都能犯有常识性的错误,军中诸将谁又会心服?比如荆州有个小马儿。

刘标的安排,令徐庶很是感动。

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用你,便是信你。”,这器量足以令大部分的英豪雄杰汗颜。

在定了两人的职位后,刘标又设宴款待。

同时将魏续和严畯也请来。

魏续有喜事,最宠爱的美妾给魏续生了个儿子。

对于厮杀半生、脑袋别在裤腰带的沙场悍将而言,能留个后那简直比升官发财还值得高兴。

军功封侯,不就为了荫庇子嗣吗?

若没了子嗣,要这封侯有什么用?

唯一令魏续不能理解的是: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吕布,天天被安排去守城门。

“刘公子,我最近很忙也很困,有什么大事非得请我来赴宴?”魏续姗姗来迟,显然对赴宴很不情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