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让吴三桂的关宁残兵和耿精忠率领的一支汉军八旗队伍负责殿后,为他的满洲八旗嫡系和蒙古八旗赢得安然脱身的机会。
虽然汉军八旗也是八旗,但是对于满洲鞑子来说从来没有将他们当做真正的袍泽。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舍弃就是他们。这无疑让吴三桂和所有的汉军八旗心生不满和怨怼。
看着城外开始缓缓退走的清军,秦王李恒果断下令李定国率兵追击。
数万士气高涨的秦军呼啸着杀出潼关城,如同澎湃的潮水一般向着清军追杀而去。
李定国亲自带着数千名骑兵冲在最前面,被多铎安排殿后的关宁残兵以及汉军八旗看到凶神恶煞追杀而来的秦军骑兵,根本就没有多少抵抗意志,不是四散逃走,就是跪地投降,李定国很快就带着秦军骑兵追上了多铎率领的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
秦军士气如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对于这些凶名在外的八旗兵根本毫不畏惧,人人奋勇,争相搏杀。
而早已经胆寒的八旗兵根本没有拼死的决心,双方经过一阵并不算漫长的惨烈厮杀之后,八旗兵彻底溃败,多铎只带着数十名亲兵仓皇而逃。
李定国让副将带兵继续追杀八旗溃兵,自己亲率数百骑兵对多铎等人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出去了数十里地。
多铎身边的亲兵先后被杀,最终只剩下多铎一人,还被早就疲惫不堪的战马给甩下马背,因此断了一条腿。
看着从四面包围而来的秦军骑兵,多铎惨笑一声,拔刀自刎。
待他死后,李定国让人将他的首级割下来拴在马背上带了回去。
在多铎身死的同时,吴三桂也在乱战之中被秦军所杀,耿精忠等降将被秦军俘虏。
许多满洲和蒙古将领也先后被秦军斩杀,被杀的满洲兵尸横遍野,十不存一。
多铎带来的这支将近十万人的清军在一战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逃走的不到一万人。
潼关大捷之后,满清从关东对秦国的威胁基本消除,对于那些逃走的清军溃兵,李定国派出骑兵四处搜索和围剿。
而秦王李恒则带兵返回西安城,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又亲自带兵五万北上延安府,准备歼灭另一路从蒙古草原绕过来,由阿济格率领的清军。
阿济格一路上慢慢悠悠,对于沿途的蒙古部落吃拿卡要,对于汉人的村镇百姓烧杀抢掠,所以行军速度远比多铎要慢。
等到了十二月初,阿济格才带兵来到了延安府最北边的城池横山城下。横山城是延安府最北边的门户,也是自秦汉以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
此时,秦军大将马科已经带兵驻守在衡山城多时了,严阵以待清军的到来。
秦王李恒亲自带兵支援马科,这让秦军士气大振。
阿济格虽然有些诧异横山城头的旗帜从大顺军换成了秦军,但是并没有当回事。在他眼中,无论是大顺军还是秦军,都不过是土鸡瓦狗,根本不是八旗勇士的对手。
所以,在短暂的准备之后,阿济格就下令开始攻城。
本以为能够轻松地攻破横山城,然后大军长驱直入,直奔西安城。
可是阿济格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座小小的横山城下碰的头破血流,狼狈不堪。
从早到晚,整整攻打了一天,清军不仅没有攻破横山城,反而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光是城下的尸体就有足足数千具之多。
这惨烈的后果给了骄横的清军们当头一棒,让阿济格也终于开始正视起了眼前的秦军。
时隔三日之后,阿济格再次下令攻城。
但是跟上一次结局一样,依然以清军失败告终。
而这次清军损失的兵力甚至超过了上万人,远比第一次攻城要损失的更多。
如此一来,清军士气暴跌,人心惶惶,谣言四起,甚至出现了不少的逃兵。
阿济格虽然发狠杀了不少人来稳定军心,但是效果却微乎其微。
而秦王李恒这时候也扔出了一记重磅炸弹,让人将多铎等满洲和蒙古将领的人头扔下了城头,这让原本已经士气低落的清军更是惊恐慌乱不已。
而此时又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清军屯兵城外,苦不堪言。
不少伤兵被活活冻死,清军的粮草也开始告急,每天逃走的人越来越多。阿济格看到自己亲弟弟的人头之后几乎昏死过去,愤怒之下下令再次攻城。
可是这一次毫无意外依然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还让不少的满洲兵葬身在了横山城下。
而这次的失败也成了压垮清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满洲将领都要求阿济格撤兵。
阿济格自然不愿意就这么狼狈撤退,双方差点演变成了冲突。
又过了几日,清军粮草几乎断绝,内部怨声载道,逃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而以鳌拜为首的满洲将领对于阿济格的不满越来越严重,他们准备联合起来剥夺阿济格的兵权。
借酒消愁的阿济格毫无防备之下就被鳌拜等人给抓住了,因此丧失了兵权。
但是夺得兵权的鳌拜等人却又因为争夺大权而发生了内讧,甚至动起了刀枪,死伤了不少人。
这让这支清军彻底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秦王李恒敏锐地察觉到了清军内部的动乱,立刻派马科带兵出击。
清军猝不及防之下很快就被秦军杀得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阿济格因为被绑着关在营帐内,根本来不及逃走,很快就落入了秦军手中。
鳌拜狼狈的只带着几十人逃入了草原,其他将领有的被杀,有的被俘虏,也有的选择了投降秦军。
至此,阿济格这支清军也算是烟消云散。
多尔衮派来攻打西安,围攻大顺军的两支清军至此全部覆灭,满清入主中原的野心基本上宣告了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