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27章 图强思变

2个月前 作者: 碧海思云

翌日卯时五刻,东边天际霞光满布天穹,绚丽如锦的朝霞尽情洒在大地之上,水面波光粼粼、炫人双眼;也许是因为灰尘弥漫之故,新城南郊旷野里的空气里有一颗颗肉眼可见的光点。

卫铉坐在马背仰望天穹、观看因为无风而挂在旗杆上的旗帜,脸上露出一抹忧色,如果按照农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来推断,一场大暴雨临将来临。而弓和弩的弓臂、弓弦一旦被雨水淋湿,就会变软,力量也会就弱,由湿弓湿弩发射出去的箭矢的射程和威力最少减弱一半,如果再把风雨的阻力算上,能有平时的四成射程和威力就不错了。

他和一些主将的骑弓工艺特殊,倒是没有没有这种忧患,可是在双军交战之中,区区几个人、几张弓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此外就是在倾盆大雨中交战时,人的视线模糊,双眼也被从头盔上流下的雨水影响。不过雨水并非单独针对某一方,若能在雨中抢占风口,那对敌军无疑是一场致命的噩梦。

弓的问题,卫铉无法解决,毕竟特殊工艺的造价异常昂贵,做几十上百张弓确实不成问题,但如果要打造几万、几十万张,那根本就不现实。士兵在雨中的视线却是可以解决的,而解决的方式就是在头盔上加个帽沿。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短兵相接、两军交战之时,盔甲与兵器是左右胜负的关键,所以敌我双方除了训练强兵、训练战阵之术以外,还在武器装备上下足了工夫,而现在的头盔样式就是根据实战需要改良而成。

铁盔可以抵销劈砍类武器的杀伤力,但是锤子等钝器却视头盔如无物,一锤子敲下去,就能把头盔和人头砸扁,工匠们为了解决钝器对士兵头部造成伤害,于是在铁灰上面增加一个凸出部位,以之抵消钝器部分力量。随着时间推移、战争需要,凸起部分变成了镂空状,然后加上和制式枪杆相匹配的可拆卸的枪头,这样既能缓冲钝器力道,也多了一把备用枪头,一旦换下枪杆上坏了的枪头,又是一杆杀敌利器发。如果长枪和战刀尽数毁坏、或者丢失,将士们手持头盔,用头盔上的枪头作战。

此之以外,铁盔还是行军途中的水瓢、饭碗、锅。而最早的火锅就是源自秦汉时期的军队,甚至更早,将士们在行军途中以头盔和刁斗为炊具,因食物投入沸水发出“咕咚”声,所以一锅炖的食物被称为“古董羹”;随着火锅广行天下、烹饪技术的发展,与火锅有关的炊器、餐具、配菜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然而此时头盔边缘是圆的,要是在头盔的模具加上帽沿,那么铸造出来的头盔既能防止雨水流入眼睛,又能遮挡阳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迎面而来的流矢,使军士面部免遭创伤。

就在卫铉默默思忖、思绪万千之时,新军将士已经准备就绪。

与留守新城的王佑和石忠、柳师道等人告别后。卫铉一声令下,大军一人双骑,带足了武器装备、粮草物资、油布和皮质雨衣等物,浩浩荡荡直往关帝山方向而去。

新军目标明确、敌军士兵众多,跟以往的偷袭战完全不同,故而卫铉这次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以保士兵和战马拥有随时能战的强横战力。

此外就是新军全靠偷袭发家致富的,卫铉和叱列平、念贤等人对“偷袭”二字格外敏感,因此也格外重视斥候的部署。

斥候是古代侦察兵、特种兵,卫铉穿越以前不太清楚这些,以为斥候就是演义评书里说的“探马来报”的、平平无奇的探马。当他在梗阳从军以后,了解了很多军队和战争常识——

行军状态的士兵确保体力,多数是把长兵器、铠甲放在车驾或者辅马身上,旗鼓也打包收起来;一旦遭到忽然袭击,整支军队队列不齐、甲胄不全、指挥系统失灵,自然败得很快很惨了;军队的主将为了避免遇袭情况的发生,事先都会广布斥候。而斥候是一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潜入敌后刺探敌情、测绘敌军营盘地图、盗取重要文件、刺杀敌人首领、散播假消息等等。

在战争期间,斥候还要出去搜寻敌军斥候踪迹,然后上演一场场血腥惨烈的侦察与反侦察搏斗,要是一方斥候队伍遭遇重大损失,大军主将接收到的情报和讯息就会相对变少,甚至还被对方传递的假消息误导。所以一场战争下来,斥候的死亡率高得十分惊人,从中脱颖而出的顶级斥候,则都是一些身体强壮、武艺高强、骑术精湛、脚力超群、观察力强、记忆力好、机敏善察、应变力强、擅长伪装、胆大心细的强者;一个二个都牛得不行、恐怖得不行。

至于新军斥候的水平,卫铉只能说差强人意、聊胜于无,这也是他以后需要重点打造的兵种。目前的话,唯有以量取胜,多派一些士兵充当“伪斥候”。

。。。。。。。尔朱荣窥破费也头牧子计谋,索性将计就计,同样兵分二路。从两支大军的兵力来看,他亲自率领的一万五千名精锐为主攻大军。贺拔胜和尔朱弼率领的七千精兵为偏师,他们的职责便是拖住费也头弩支和刘征为首的两万四千名叛军,使其无法支援费也头牧子。等他击溃费也头牧子为首的三万大军之后,再一起收拾费也头弩支和刘征。

他目前兵力不如人,但是只要稳上一稳,叱列延庆留守大营的五千士兵、慕容绍宗接管隰城的三千士兵就能腾出手来助战。

驻守太原郡受阳县的尔朱彦伯兵力就更多了,他率领的两万多名精兵因为自己战略失当、战术失误,被居高临下的叛军死死压制在吕梁东麓的“大陵-文谷”一线;如今随着费也头牧子主动放弃西河郡隰城县以及战略要地虞城,使他散布在“太原盆地”西南部各处的兵力得到了释放,并且正在集结之中。

尔朱彦伯为首的大军不用两天时间,便能沿着文谷水源源不断的登上吕梁山。

正是因此,尔朱荣稳如泰山,并没有冒险与有条不紊南撤的费也头牧子硬碰硬。只是如此一来,压力都压在了贺拔胜和尔朱弼身上,毕竟他俩只有七千名精兵,而对方却有两万四。

贺拔胜和尔朱弼驻军于吕梁关帝山支脉龙王山/西南麓,此地地势开阔、利于骑兵驰骋,而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他俩率先一步占据此处,既能居高临下的俯视敌军,还像一座礁石堵住了费头也弩支和刘征南下北上西进的通道,更因为他俩全军皆骑的缘故,致使叛军回撤东方也不安全。

如今的叛军无论想要做什么、无论要走向何方,都要先行把他俩打败,否则的话,他俩率领的七千精骑随时都会变成一把匕首,直捅叛军心脏。

这番部署,自然是贺拔胜的功劳;尔朱弼只是一名战将、悍将,没那本事。尔朱荣之所以让他当副将,原因便是偏师里的三千名精兵是尔朱荣子弟兵,这些士兵打仗本事、忠诚令人无从挑剔,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战功、不能令他们信服的人来统御,就会变成最不稳定、最危险的存在。而贺拔胜恰好缺乏这些,于是尔朱荣让武艺高强、令子弟兵心服口服的尔朱弼前来辅助。

尔朱弼有一定的智商,但也不多,可是他比其他尔朱家子弟有自知之明,再加上贺拔胜又是尔朱荣很欣赏的人,便没有干涉对方的军事部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