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说,卫铉这种霸道作风没有多少值得讴歌的地方,而冯敬之的妥协主要还是乱世一连串的反应所致。如果是在和平时期,上党冯氏不但不会答应卫铉三大条件,还会联合长乐冯氏在朝堂上势力一起弄死卫铉。但是鲜于修礼屡次在河/北打败长孙稚和元琛军之后,也让生活在定州、瀛州、相州、冀州六镇军民群相而起,纷纷响应鲜于修礼,导致河/北大地乱成了一锅粥。
生活在太行山以东的长乐冯氏未免家小被战火波及,正将家小和家眷转移向上党,期望上党冯氏庇护一二,所以此时的长乐冯氏自顾且不暇,一切以自保为上,根本没有实力、心思与卫铉及其背后的尔朱荣为敌。
上党冯氏如今经不起查,还怕卫铉借机把事情闹大,而长乐冯氏此时又靠不住,当代家主冯敬之迫于无奈,只好做出了壮士断腕、舍车保帅的举动,遵照卫铉开出的三大条件,老老实实的配合官府行事。
他未免夜长梦多,与卫铉作别之后,立刻以家主身份让军营里的四千余名冯氏家兵出营投降。而郡司马冯彻、郡民曹冯瀚、郡功曹冯保、郡仓曹冯延、屯留县令冯实等冯系文武在上党看似是位高权重,可是他们在家主面前,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力。
当麾下将士一一出营,他们立时知道自己被家族给放弃了,要么是服毒自尽、要么是自刎谢罪,扛下了一切罪责,至于他们是不是甘心自刎,那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这起事件的直接受益人,卫铉反而没有想到这么多。自从冯敬之低三下四应下三大条件之后,他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让人接管军队、梳理政务。然而他手中人力不足、又不想把自己“打下来的疆土”拱手送人,于是写了一封急信送回晋阳,希望尔朱荣和元天穆尽快派人过来接管上党五县的政务。
。。。。。。。
卫铉忙,远在晋阳的尔朱荣更忙,他一直认为卫铉总结出来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为主、九寺五监为辅、十六卫府遥领府兵的军政体制远比当世奉命的政体高明;尤其是军事、政务、执法、监督分离的建议,更是跨越时代的伟大创举,同时也是一个王朝、一个势力长治久安的王道。
此官制、政体问世之初,尔朱荣正在打斛律洛阳,接着又打费也头牧子,当他读将起来,也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思考。如今安定下来细细解读,愈发觉得卫铉有王佐之才、愈发觉得卫铉“所创”的官制政体妙不可言。继而按照卫铉建议,由外到内的将四权分离以及府兵制推广于肆州和恒州、朔州、汾州北部。而并州原本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也打算等到有效果之后再对并州下手,可是卫铉搞起来的佛门事件却给他一个天赐良机,于是他趁太原王氏分身无术、无暇他顾之时,借机把这些官制推行于并州太原郡、乐平郡。
他如今军权在手、大势在手,王氏和羊氏、祁氏、温氏等大姓因为佛门一案,将众多把柄落到尔朱荣手上,而且他们此刻忙于收拾太原和乐平二郡佛门的烂摊子,倒也不敢与尔朱荣唱反调,从而使新的官制、军政体系推广得十分顺利。
尽管如此,可尔朱荣毕竟是从零开始,面对的又是几个州,所以每天遇到大小问题仍旧是多不胜数。
这天巳时末,尔朱荣处理完重要的军政要务,令人把元天穆、贺拔岳、尔朱天光、叱列延庆、孙腾、奚毅、姚和叫来都督府书房。
近段时间以来,尔朱荣也在关注河/北战事,听闻长孙稚和元琛因为用兵理念不合、相互抬杠,以至于朝廷军屡战屡败,而鲜于修礼却因此如日中天、步步壮大。于是他主动请命,希望朝廷允许他兵出太行山,袭取鲜于修礼西翼,与长孙稚和元琛军联手歼灭叛军。
但是朝廷早在几个月以前就考虑了此事,胡太后和中枢要员知道跨境剿匪的确有助于歼灭各地乱匪,只不过也会留下地方官员权力过大的隐患,故而他们不准地方官府擅自跨境剿匪,而是直接从洛阳调集羽林军前去河/北平叛。
朝廷军现在虽然多次战败,被叛军逼得步步后退,可是长孙稚和元琛实力犹存,而鲜于修礼却因为占据太多地方,使其精锐之军过度分散,再加上朝廷安插在叛军里的死间成了鲜于修礼信任大将,随时都能配合朝廷军行事,所以中枢不同意尔朱荣越境平叛,以免他进一步壮大。
尔朱荣正在抓紧时间消化战后成果,积极推广利于集权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府兵等等制度,且军队又要休整和整顿,故而越境平叛的请命其实只是一种态度,并不是真要率领子弟兵征战河/北。既然朝廷不答应,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众人正在分析河/北各方势力,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潜力,门外忽然传来尔朱弼的声音:“大都督,有公文送达。”
尔朱荣目光看向大步入内的尔朱弼以,有些不满的说道:“我都说今天不处理政务了,怎么又将公文送来?”尔朱弼上前几步,将手中书信呈上:“大都督,这份公文乃是卫太守从上党传来的加急急报,末将不敢怠慢。”
原本不以为意元天穆等人也止住了交谈,抬眸看向尔朱弼手中的红色信封。
尔朱荣接过信件,将公文拆开来看,取出厚厚的信笺一一阅览,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之色,兴奋的拍案道:“好,实在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