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穆做人做事很有分寸,每当和尔朱荣同时出现在外人面前、或者是公众场合,他始终以下属自居,好奇的问道:“大都督,不知上党发生了何事?”
卫铉写的书信十分详细、简洁直白,尔朱荣闻言,连忙抑扬顿挫的把信上内容念了出来。
元天穆等人听罢,顿时又惊又喜。以他们之智,不难看出卫铉打算逼反冯氏的用意,然而当他们把自己带入其中、把卫铉换成是自己之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卫铉这种魄力,无论如何都不敢冒着三郡皆反的风险,咄咄逼人。
尔朱荣看向鸦雀无声的众人,颇为得意的向元天穆问道:“兄长,此子如何?”
“卫太守这次把阳谋运用得登峰造极,使冯氏在大势面前,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当真是后生可畏。我不及也。”元天穆点评完毕,忽然发现奚毅脸上妒恨之色难掩,不禁怔了怔;他未免捧杀卫铉这位冉冉上升的杰出俊才,复又违心道:“不过反过来说,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而无畏,非名臣名将应有之风;成熟稳重者,不会这般不计后果。是故,我认为卫太守这次的成功是侥幸,此法可一而不可再;下一回,绝对不能这么做了。”
尔朱荣兀自沉浸在喜悦之中,既没有察觉到奚毅的异色,也没有感受到元天穆的良苦用心。他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卫师仁看似是胡作非为,实则胆大心细、步步为营,完全没有侥幸之说。”
说着,他又兴奋向众人说道:“冯氏退出上党、乡郡、襄垣三郡军政,不日便有辞呈送来,诸位看看麾下若是有才德兼备的人才,皆可向我举荐。”
听了这个要求,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尔朱集团一样是由各个势力组成,大家为了空缺出来的官位,也是争来争去的。可是职位毕竟有限,想争的势力却有很多,这便出现了狼多肉少、互不相让的纷争,如今冯氏势力退出三郡,空出来的肥差就多了。
元天穆冷眼旁观,将众人的喜色看在眼中,心中愈发觉得集权实乃迫在眉睫,若是现在没有重视、没有加以限制,日后想要收回权力,那就太难了。
一念及此,他也顾不是什么捧杀不捧杀的了,起身向尔朱荣行礼道:“大都督,上党、乡郡、襄垣三郡自古以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防御东方和南方来敌,同样缺一不可。卫太守不但奉命驻扎上党,还是创建新制之人,依我之见,不如让他兼掌三郡军政,试行新政,待到成功之后,再向其他州郡推行。”
“大都督,末将附议。”尔朱天光因战功被举荐为恒州刺史、恒州都督,不日就会率军北上。他不仅知道尔朱荣准备把自己和卫铉培养成左膀右臂,而且明白尔朱荣有意无意的集中权力,一听元天穆说到此处,立刻起身附和,接着又说道:“我朝和南梁有很多利国利民的政令,之所以办不成,主要还是因为反对者远远超过支持者,若想新政顺利推行,当派德才兼备、顾全大局的人协助卫太守,万万不能让自私自利之辈出任三郡高官。”
“大都督,下官附议。”贺拔岳接过话头道:“尤其是冯氏所在的上党郡,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依下官之见,此郡文武将官最好由卫太守举荐、或者挑选。唯有如此,才能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办成大事。”
元、尔朱、贺拔所说之言,尔朱荣不是没有想过,关键是卫铉底子太薄了,手上几乎没有几个可用、可信之人。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从家族和嫡系中选人出任乡郡和襄垣郡高官,无关紧张的职务则是交给麾下势力竞争,要是全部占得一干二净,肯定会寒了大家之心。至于上党,便让卫铉自行募集和举荐好了,如果他相中自己麾下什么人,给了也是无妨。
想到这里,他向元天穆说道:“河/北不宁,叛军势大,出于防御计,令卫铉以原来官职兼掌三郡军政,抓紧时间训练强军、推行新政。”
元天穆抱拳应道:“喏。”
尔朱荣点了点头,向众人说道:“今天就到这儿吧。你们下去以后,尽快将德才兼备、顾全大局的人才举荐上来。”
“末将遵命。”
“下官遵命。”
众人不知尔朱荣心中打了个弯,大放宽心的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