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181章 内鬼

2个月前 作者: 被核桃夹过的门

外人都走完了,耶律元赓不顾形象地瘫坐在高位上,闭眼享受。

仿佛他已经掌控了边境的权力。

虽然现在没有,但耶律元赓那一刻的到来不会花多少时间。

不得不说,陈昭是一个及其难缠的对手,个人武力高强,还懂得管理、赚钱。

人还不古板呆滞,懂得讨圣上欢心,连离间计都没法用。

而且当初陈昭的“天书降世”弄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辽人的耳朵里面。

当初耶律元赓还觉得这和当初宋国皇帝做出来的“祥瑞”是一个路子,还打算看宋国的笑话呢!

没想到还真叫陈昭把皇子给弄了出来。

以大宋皇帝的身体...

赵受益很大可能是大宋皇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大宋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这样的陈昭深受两位皇帝信任。

这不轻松平步青云?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的陈昭,是赵恒手上的一把好刀,但这把刀到了边境,未尝不能为他所用。

叫耶律元赓看来,萧赫和韩均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废物。

大争之世,可容不得他们做此妇人姿态!

五个骑兵进宋地,是不是派他们去送死,耶律元赓能不知道吗?

叫他们活着进去,还要带着人出来,除非大宋边军全都死绝了!耶律元赓要的就是借着陈昭的手,用那五个辽军的命,换一个向萧赫发难的机会!

不出他所料,像萧赫这样自视清高的人果然不愿再和他“合作”下去,密谍司不会再向他提供情报。

在边境做事的人,没了情报,就像是人没了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摸不着。

萧赫认为他做事太过激进,必有祸端,干脆直接跳船,不陪耶律元赓玩了。

或许他想着,没了密谍司的帮助,耶律元赓的“白日梦”就无法实现,他在泥潭中苦苦挣扎一番后,自然会放弃,然后宋辽双方回到当初那种“各自安好”的状态。

低烈度的竞争不会伤了彼此的体面。

耶律元赓利用的就这这种心理。

上面所说的都是失败后的情况,但万一他成功了呢?

蜂窝煤归于辽国、萧赫不作为,被踢出权力系统,他耶律元赓成为边境最有权势的人物,朝廷每年能省下几十万贯钱用作军费。

至于和大宋撕破脸皮,他们万一断供“岁币”怎么办?

讲什么笑话呢!

要不了两三年,大辽天兵南下,整个宋国都将在大辽铁骑的马蹄下臣服,还在乎你那点岁币?

梦想很美好,但某个姓陈的也不是吃素的。

那就得看他提前安排的“探子”发挥得怎么样了,这也是他敢于和萧赫翻脸的底气。

大辽皇帝觊觎南方的大片膏腴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当初太宗打入开封,但当时的契丹没用足够的治国经验。

残暴的统治之下,很快就激起民愤,将他们赶了回去。

他的母后,承天萧太后死后,辽国的“神器”,在名义上才回到耶律隆绪手中,虽然他已掌握许久。承天萧太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耶律隆绪想从她的阴影中走出来,哪怕是对耶律隆绪这样的雄主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耶律隆绪选择...

追随祖辈的足迹,以鲜血来告诉世人,他比母亲更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野心包藏在仁心之中,这些年来,他数次与他的“好哥哥”传递国书,并多次强调自己“固守盟约”。

果然赵恒他昏了头,开始玩“天书封禅”这种小把戏,还特邀辽国使臣,就是想借着泰山之名,暗搓搓地告诉他谁才是真正的天子。

而耶律隆绪的回答是:

天子?兵强马壮者得之!

能赢吗?

会赢的!

......

“大辽的天下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萧赫坐在一旁,哀声叹气。

他的面前摆着一杯清茶,身处榷场之中,就这一点方便,想买什么都便宜得很。

当然这是相对于辽国境内的物价来说的。

“是啊,兵锋一起,生意都没得做的。”韩均在一旁陪着叹气。

两人都有些怀念承天萧太后还活着的时候了。

自五代十国以来,战乱不休,在众国的“吃鸡大逃杀”中,不免要用到边境一些不识字,但很能打的番人。

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之别渐渐取代了民族之见。

辽国的汉人,对南方的汉地可没什么精神上的眷念。大辽能开疆扩土、立万世之基业,两人都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萧家是后族、韩家是辽国内顶级的汉人世家,与国同休的那种,大辽强大,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这种隐藏在和平之下的暗波隐隐让两位高干子弟觉得不安。

人心太浮躁了!

南边的邻居雍熙北伐(986年)时,兴兵二十万,发三路大军,接连取得战果。

当时的辽国,人心惶惶,都认为辽国命不久矣,甚至有人私下里偷偷练习汉话,打算“喜迎王师”了。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黑暗的岁月,来自南方的乌云笼罩在他们头上,压得每个辽人都喘不过气来。

天不亡大辽!

在承天萧太后的冷静指挥下,辽军大破宋军,在宋辽双方的争斗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这也是他们这些“老人”信服萧太后,不愿改变她的政策的主要原因。

优势归优势,但大宋真还亡不了!

澶州之战时,辽军看似气势汹汹,差一点就能打进开封,恢复祖辈荣光。

但当事人都知道,这一日的路程,辽国几十年内都跨越不了天堑!

澶州城内可有足足十万宋军精锐!

而且他们还有大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物资。

辽军深入敌国腹地,后勤困难,只能劫掠郊外百姓,但郊外百姓或死、或躲进大城,宁可把粮食烧了都不愿给辽军。

背后还有王超那不知意图的十万定州军精锐在那等候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捅他们腰子。哪有什么风光!

看得清楚的人都知道辽国是在走钢丝,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虽然辽军中多是骑兵,能带着萧太后和皇帝跑回去。

但南下,再也不用想了。

当时的耶律隆绪可不是什么小孩,已有三十二岁,应该对时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