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叫了个人,在城东口等着他们,听他的语气,那人应该是他的妻弟。
一路上又聊了几句,那司机对张灿的印像又好了些,因为张灿说的话是很正宗的本地话,说的地方也是很准确,没有丝毫错误,说是张家庄的,确实不像假话。
司机的妻弟是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槐梧的身材看起来像个铁塔,坐在副驾座上时,车身似乎都往下沉了一下。*
出市区后,司机的妻弟跟张灿聊了几句,张灿心不在焉的有一答没一答的,那人也没了兴致,不一会儿就呼呼大睡起来,张灿盯着车窗外直发呆,心里也越发的焦急起来。
在柏油路主道上还是很快,司机开到了八十迈,一个小时后,进入了乡村小道,速度就慢了起来,不过路虽窄,只有四米多宽,但全是一色的水泥路,平坦得很,就是弯道多,速度只能慢下来。
张灿瞧着这本应熟悉的乡路却感觉陌生,几年前离开的时候,这些路还是烂路,如今却全都是混凝土浇铸,路边的田地间也多了以往看不到的家作机器。
到了村口,路也到了尽头,那司机一停车,他的妻弟仍在睡觉,张灿先掏了钱数了六百付给他,然后说了声“谢谢”,也没多的话,下车就急急的往村子小道进去,自家的房子在西头。
村里的老街还是石板路,只有三米宽,这个时候,家家都基本上在做下午饭,楼顶的烟囱上炊烟许许。
张灿心忧如焚,加快了脚步往家走,途中遇到两个扛着锄头的村民,也没注意看,倒是人家叫了一下他:“咦……这不是国年家的老二吗?”
张灿一瞧,依稀模糊的印像,顺口就道:“国兴叔,国成叔!”
这两个人都是张灿爸一辈的堂叔,没脱五福,在张家庄,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张,而张灿的辈分算低的,他老爸张国年这一辈的人又最多,所以见人就得喊伯叔,上小学初中时,同班的张家人还有他的爷祖的,那时小不依辈分,是直呼名字,少年叔侄当弟兄,不过长大了就有些尴尬。
张灿此时心忧老妈,也没心情跟这些隔房堂叔多说话,喊了一声后便急急的往家走,身后似乎隐隐听到张国兴在说着:“国年家老二在锦城发大财了……能干,有出息了……”
张灿急匆匆的走了几十米后,又忽然想起,怎么不问一下这两个堂叔,老妈的病怎么样了呢?
转过弯便见到了自己家的老屋,三进屋,中间是堂屋,两边厢房,左边的厢房是大哥张继业住,右边厢房是父母和妹妹张华住,中间堂屋是公用,大哥结婚六年了,嫂子叫朱红玉,也是本村人,小侄子张亮今年五岁,一家子在结婚的第二年分家了。
堂屋门口有个五六十岁的老妇端着个小簸箕择豆子,旁边还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也伸着小手在里面拨动。
张灿脑子一昏,几乎有些糊涂了,这门口做活的不是老妈刘春菊吗?惊诧中瞪大了眼睛走到近前,发着呆问道:“妈……”
刘春菊一怔,抬起头来一看,呆了呆,然后才欢喜不尽的扭头朝屋子里叫道:“国年,继业,张华,赶紧出来,亮亮二叔回来了,亮亮二叔回来了!”
张灿盯着老妈仔细看着,老妈大声喊着,中气十足,哪里像个有重病的人?
刘春菊扭回头又对那小男孩教着:“亮亮,快,快叫二叔!”
那小男孩盯着张灿看了一下,有些怕怕的,低低的叫了声:“二叔!”
“哎!”
张灿应了一声,心思还在老妈身上,顺手摸了一张一百块的钞票递给侄子:“亮亮,拿去买糖吃!”
然后又问着老妈:“妈,你……你病好了?”
刘春菊呵呵一笑,说道:“我哪有病?这都是你爸和你哥出的鬼主意,说不这样说,你不回来!”
张灿顿时松了一大口气,老妈没病,这是个假消息,那还算是个好消息,随即又恼了起来,什么借口不好说,要拿老妈的身体来说事?
“妈,你看爸和哥也真是的,什么谎不说说这个,今天可是把我魂都差点吓没了!”
刘春菊哪管儿子埋怨不埋怨,自己倒怨道:“你这个不孝子,都几年了,说回来又不回来,就是寄钱,寄再多的钱有什么用,爸妈不都是想看看你嘛,我看啦,你爸你哥做得对!”